例如iN在主机的写字台边上放着一台小电脑,它会显示当前房间的网络状况,实时的显示各个不同端口的网络流量,以及家里的网络数据到底传输到世界上的哪个地方。
用到的就是一台小主机驱动的仪表板。
为什么要搞成这样?
因为计算机在做的事情越少,它的能耗、额外消耗和潜在故障就会越少。当你拥有很多电脑时,你会发现大部分机器仅仅在执行非常简单的任务,而这些任务往往并不需要复杂的交互操作。有时候,交互界面反而成为了资源的浪费。因此,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来看,完全没有必要为这些简单任务加载一个完整的图形界面(GUI)。极端一点说,既然根本不需要,那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和资源去启动它呢?设想一下,当一台主机一通电就自动进入工作状态,不用任何手动操作,不用加载繁杂的桌面环境,完全自动地去执行它预定的功能——这种“单任务模式”岂不是更加高效?简化——才是最爽的使用体验。
要怎么搞成这样?有轻量级和重量级的两种不同方法。
第一种 绝对轻量化的方案——Ubuntu Core如果真正玩电脑的人都应该知道Linux,大部分知道Linux的人往往会觉得Linux离我们普通用户比较远,都是服务器上在使用的操作系统,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目前我们在使用的很多只智能设备例如NAS、各种播放器、一些智能家居屏幕都是在用Linux来驱动的。
例如前阵子很火的欧瑞博智能面板,其底层就是一套嵌入式的Linux。
在小小的智能家居设备上能跑起来的系统,如果放在家用的小主机上跑也是*过的。这里要说的就是linux的发行版ubuntu的core了。这是ubuntu专门为ito设备设计的只包含linux内核的版本。
还是以一个仪表看板做例子来说,做一个简单的保姆级教程:
首先,你得有一个不用的小主机,把它接好显示器、键盘、鼠标和网络,当然了你也可以不接通过网络完成大部分的操作。但就方便而言还是接上吧。
其次,我们需要下载一个ubuntu的桌面版,这是比较方便的操作方法,当然了,如果大家喜欢敲键盘的话,下载一个SystemRescue做个系统恢复盘去做下面的事情也无所谓。
下载后,用balenaetcher这类的烧录工具将下载的映像文件烧录到U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