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二路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二期红星亭坡EPC项目。
“自从小区进行改造后,增设多处无障碍设施和通道,我外出方便多了。”中山二路社区红星亭坡小区居民陈渝,因肢体残疾出行多有不便,但最近他愿意“出门了”。
陈渝所居住的红星亭坡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山地城市老旧小区,依山而建。小区内地势高差30多米、台阶分布众多,最长台阶连续达50多阶,一直没有电梯和无障碍通道。小区1000余名居民中,有一半的都是老年人与残疾人,出行十分不便。
但随着中山二路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二期红星亭坡EPC项目的启动,街道与社区主动抓住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这一契机,提出了无障碍出行的总体思路,让“出行难”变成“舒心路”。
老旧小区改造,就是要将“老房子”变“好房子”,按照“居民需要什么就建什么”的原则,改到人民“心坎上”“心窝里”,让每个小区居民的心里都“暖暖的”。
渝中区张家花园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
建设施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提起老旧小区改造,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许是对小区房屋进行改造。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根据重庆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建筑墙体、老旧管网等21项基础类清单,加装电梯、停车场、适老设施等18项完善类清单,养老、托幼、助餐等25项提升类清单,形成“1 N”政策体系。小区居民可实现“菜单式”选择改造项目,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以无障碍设施建设为主体,修建’一栈桥一环形步道一居民活动中心五电梯四口袋公园’”——红星亭坡小区的改造方案,便是经过多次召开院坝会与居民共同商议出来的。小区居民最大的述求,便是解决出行难问题。
为此,小区新建了无障碍坡道7处、无障碍折叠型通道1处,对梯坎狭窄坡度高、无法修建无障碍坡道的地方设置了3台爬楼机,方便居民出行,彻底打通小区所有的坡坎,真正实现了“无障碍到家门”。
巫山县二坪子小区改造后。
这仅仅是重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老旧小区改造,就是要多倾听群众的声音:
南岸区团圆堡老旧小区,居民反映“停车难”,通过改造不仅在社区广场下新建地下停车场,还建起一栋三层的机械停车楼;
巫山县二坪子老旧小区改造,针对居民述求强烈的“房屋漏水”问题,通过改造更换屋顶防水……
“雨水管网也安好了,还有新增的健身设施和活动空间。”说起小区变化,在二坪子小区居住10多年的谭先生难掩心中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