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
女儿今年8岁,小学三年级,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跟着外公、外婆长大,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学习都很认真,学习成绩也不错,还从学校拿了两次奖状。但自从进入了三年级以后,教她的数学老师休产假了,她的学习态度就开始变化了。
变差
最直接的表现是教她的数学老师说的,说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是走神。再有就是回家写作业总是拖沓,不怎么积极。再次就是总玩她姥姥的手机,刷短视频。三年级第一次测验考试,总成绩一下滑到了26名,这一下,外公外婆着急,爸妈着急,我们几个找她面对面的谈了好多次,当然,说教居多,女儿听的心不在焉,还是老样子,起色不大。
悄悄话
一个偶然的机会,闺女有变化了。那是,2023年国庆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二下午,我把她从学校接回来,她吃过晚饭以后,她就到她房间去了,我、我媳妇、外公、外婆在餐厅继续吃饭。我们边吃边聊,聊着聊着,就聊到女儿的学习上。
我说:“今天下午,我接她放学的时候,我又和老师详细谈了她的情况,老师说还是那样,变化不是太大,咋办啊?”
媳妇:“是啊,这才三年级就这样,以后可咋弄?幼儿园、一、二年级也不是这样,每次接孩子老师都夸的不行。”
外公:“二妮(女儿小名)小时候,长的漂亮、学习又好、嘴巴又甜,老师都可喜欢啦!”
外婆:“那可不是,小时候,她不会玩手机,就看看动画片,现在大了,懂得的东西多了,不应心学了。三楼老太太孙女,这次考试又得奖状了,全家都高兴的不行,昨天晚上人家还去饭店大吃了一顿。”
媳妇:“我也光想去饭店吃一顿庆贺俺闺女考取好成绩,可她现在不行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回家做作业不认真,还爱玩,哎………………!”
悄悄听
这时,大家听到她房间里“哗啦”一声,好像什么东西掉了。
我问了一句:“没事吧?”没什么动静,大家也就没在意。
改变
从那以后,出现了变化,从学校一回来,吃口饭,就坐那里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马上就问她外公,我和媳妇在的时候就问我们。
十一月份,老师反映女儿上课注意力集中了,回答问题也很主动。
十二月份第一周的小测试,她的总成绩到了班级第11名。
分析悄悄话的作用
这个事情过后,我和媳妇、外公外婆又在一起分析,是啥原因让闺女改变了,最后的结论:“是我们几个在餐厅说的“悄悄话”起了作用。”
悄悄话的作用
“悄悄话”的定义范畴应该是“背后议论人”。但就是这个背后议论,虽然我们每个人在劝劝慰别人时都会说:“不要在乎别人嚼舌根子”,但事实上每个人都会相当在意别人背后议论。这是当事人最最重视的一种,无论大人小孩,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个人都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议论。当然小孩子更不能例外,别人对小孩子的评价,对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有时候,小孩子对任何让他(她)对自己的言行改变的语言和行为内心都是充满抵触情绪的,也就是说,无论你说怎样好或者如何对他(她)以后有多大作用,他(她)都会全不领情,但对于别人背后讲的他(她)的话,他(她)肯定每个字都记的牢牢的。
具体结论
当然,这种方法,对孩子的孤僻毛病的改正是有效,比面对面的批评教育效果肯定是好的,当面不好讲的话背后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操作:对感觉或认为对孩子讲了,孩子肯定听不进去的话,就找一时机,设定场景,既能让孩子听的见,又不是当面讲,通过别人的口说出来,让孩子听到,从而起到教育孩子的效果。
您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欢迎评论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