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确把麻瓜变成摄魂怪。
2021年11月16日,华纳旗下的流媒体平台HBO Max ,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支《哈利·波特》电影20周年的活动预告。但非常尴尬的是,这部有赫敏,有罗恩,有哈利的《重返霍格沃兹》,却唯独缺了一个最重要的人——《哈利·波特》的原著作者,J.K·罗琳。
11月17日,英国每日邮报确认,J.K·罗琳将缺席《哈利·波特》20周年纪念活动,其形象只会出现在相关的纪录片影像里。这一下子,就把事情搞得僵硬起来了。这还是20周年级别的大事件,不仅艾玛·沃特森、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鲁伯特·格林特的御三家组合将会回归,连马尔福、金妮、隆巴顿等等配角的扮演者,也是系数到场。这种级别的豪华阵容,却没有J.K·罗琳坐镇,对许多同样是原著粉丝的影迷而言,这未免不是一种遗憾。
但事实上,直到12月5日,HBO Max放出《重返霍格沃兹》的第二支预告片为止,华纳依然没有向J.K·罗琳抛出橄榄枝的意思。之所以华纳会如此决绝地将《哈利·波特》宇宙与它的原作者进行切割,与近两年在欧美大张旗鼓的某些政治正确有关。
长话短说,J.K·罗琳此前散播的某些言论,侵犯到了一些LGBT群体的立场——就是这么简单,J.K·罗琳就再也“配不上”《哈利·波特》原作者的名头了。甚至在火光冲天的推特留言区里,还有人将J.K·罗琳直接类比成了十恶不赦的伏地魔。
J.K·罗琳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还是说了什么天怒人怨的话,以致她连自己作品的署名权都要被夺走?答案是,都没有。她只是犯了人类在互联网上交流的大忌——试图通过一条网线,跟对面立场不同的人讲道理。
这次的舆论风波的源头,是J.K·罗琳在2020年6月发布的一条推特。在这条推特中,J.K·罗琳转发了一篇疫情相关的文章,这篇文章把生理上的女性,拓展成了“会来月经的人”。对此,J.K·罗琳表达了自己的不理解,会来月经的人,难道不就是女人吗?不然还能叫钕人?还是籹人?还是说叫㚻人?
“会来月经的,难道不是女人吗?”
这条略带调侃意义,但指向并不十分明确的推特,在之后的几天内,收到了大量来自LGBT群体的评论留言。而评论中的意见主力军,自然是LGBT里的T,也就是跨性别者(TRANS)。很显然,许多生理性别为女性的跨性别者,虽然不是天生的女性,但在手术之后,理论上来说也是“能来月经的人”。因此,这些少数群体对罗琳的措辞,感到非常不满,甚至开始对罗琳的话添加主观导向,认为其是在否定跨性别者的人权。
很快,整条推特的评论区就变成了LGBT人权的战争前线,大量激进的TRANS群体,开始对罗琳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有不少都是露骨的语言性*扰。这些负面留言里的具体成分,尚有待商榷,但毋庸置疑是,这次的恶性攻击事件,无论是对J.K·罗琳本人的心态,还是对其他跨性别者的公众声誉,都是一次重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