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在浙江舟山的普陀山观音菩萨像前,
一位女施主,义愤填膺地,
向观音菩萨告状,迎来众人驻足围观。
女施主声称:
“我要告到天庭上去。
虽然钱是小事情,6块钱的事情,
但是,不是这样做的。
门票230块钱,
人人都能接受,
但是,
为什么在这里拜菩萨,
还要另收6块钱?
女施主在景区购买了一张230元的门票,
经过跋涉,登上了山顶,
想要走到圣坛边去朝拜一下观音。
然而,景区人员拦下了她,
告知,必须购买香花券才能靠近佛像。
这下,女施主不开心了,
她表示这让人无法理解,
于是,她对着观音菩萨像开始告状!
这笔钱最终去了哪里?
女施主说:
是个人拿去了?
还是拿给政府了?
接到记者采访,
普陀山景区方面紧急回应:
6元是香花券,
是师傅收的,
师傅是佛教协会的。
景区门票不包含香花券,
所以单独收取,是没有问题的。
什么是香花券?
香花券,本是佛教术语,
来源于《金刚经·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以诸花香,而散其处。
后来,“香花供养”,就用来表示对佛祖虔诚的敬礼。
“香花券”,则用来表示香客们供奉菩萨的凭证。
最早的香花券,是由入寺参拜者自愿购买的。现在,香花券已渐渐成为寺庙门券的代名词。
不过,也只有自给自足的寺庙,把自己的门票称为香花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