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尤其家庭农场,一个好的农场品牌名字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品牌的标识,还关系到商标注册和市场传播。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品牌的基本底线是能进行商标注册,如果不能从法律上保护使用该品牌名的产品,那品牌建设也就没有意义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农场起名那些事儿。
农场品牌命名的三大核心要素
为什么有的农场名字能让人过目不忘,有的却注册失败、传播乏力?
答案藏在地域基因、产品锚点、文化共鸣的三角法则里——
1. 地域基因:绑定地域文化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地域有天然信任感,比如“五常大米”“宁夏枸杞”。命名时绑定地域文化,相当于给品牌挂上“产地身份证”,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案例拆解:
阳澄湖大闸蟹基地:直接关联中国大闸蟹核心产区,自带溢价权
蜀南竹海农场:用“竹海”强化四川南部的生态标签,引发竹林养鸡、竹笋产品的联想
避坑提醒:
避免滥用非原产地名称(如非烟台产苹果却取名“烟台红富士合作社”可能涉嫌虚假宣传)
若使用县级以上地名(如“杭州龙井茶场”),需提交当地政府授权证明
2. 产品锚点:直击用户需求
农产品命名需要快速传递核心价值,让消费者3秒内get到“你能提供什么”。
策略对比:
“绿野仙踪生态园”——名字浪漫但信息模糊,用户不知道卖水果还是做旅游
“有机鲜蔬工场”——明确传递“有机蔬菜 标准化生产”两大卖点
感官联想:
味觉:蜜桃甜园 → 暗示高甜度
嗅觉:稻香公社 → 唤醒稻田清香记忆
视觉:红番茄农场 → 强化品类认知
避坑提示:避免生僻字和模糊概念(如"未来农场"难注册商标)
3. 文化共鸣:讲好农业故事
农业是离“土地情怀”最近的行业,善用文化符号能引发情感共鸣,甚至让名字自带传播力。
文化符号的三种用法:
① 传统农耕元素:
节气命名:谷雨农场(适合水稻种植)、白露果园(突出应季鲜果)
农具命名:犁头合作社(传递手工耕作理念)
② 吉祥寓意:
丰年社:暗示丰收吉兆
福稻里:谐音“福到”,适合节日礼盒产品
③ IP化命名:
熊猫竹笋基地:借势国宝形象,天然吸引亲子客群
喜鹊菜园:用吉祥鸟传递“天然好兆头”概念
农场主需要根据农场特色选择合适的命名方式,以下是一些运营好的农场案例示意:
阿苏农场(Aso Farm Land):占地1500亩,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
解析:名称中加入地域基因,既是背书,也能多方向拓展。
阿苏山是日本著名的火山,是熊本县的地标,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观看火山。为吸引家庭游客,九重公园内建设了阿苏农场。
阿苏农场依托优势资源,并注重环保规划以及生态产品的生产,以温泉、农作物种植等打造了以养生为主题的农场。设计不同风格的疗愈系统,并以此打造独具一格的健康养生法。
阿苏农场中有十几间特色商店,商品以各式各样的阿苏名产及熊本县特产、杂货为主,优质的乳制品及点心,以及干酪店里有许多家庭制造及正宗欧洲进口等200多种品种,很多都可以先尝后买,游客体验较好。除了齐全的基础配套设施,圆顶屋酒店是阿苏农场的最大特色,被游客俗称为“馒头屋”。
水培集装箱农场(Freight Farms):让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获得新鲜食品
解析:名称中加入生产方式,打造有创意和技术含量的农场模式。
集装箱农场产品是一种小型化的、“便携式”水培工厂,具有占地小、布局方便、节水和高效智能等优势,集装箱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依靠集装箱自带的气候系统。每一台集装箱都内置了恒温器、空调、二氧化碳气阀和风扇,能够带来作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密闭环境意味着作物不会受虫害和杂草的影响,种植过程可以脱离农药和除草剂,最终产出的食物更健康,也能卖出比传统土壤种植更高的价格。
该农场已经在美国、欧洲和中东等49个国家发展了600多个用户。公司通过出售农场产品、营养液和提供培训等方式获得收入。数据显示,Freight Farms已经历经8轮融资,融资总金额为559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