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放久了,会不会像腌菜一样,越陈越香?”
老王站在厨房里,看着角落那罐落满灰尘的铁皮茶叶盒,心里犯了嘀咕。这是五年前朋友送的上好龙井,他想着“好茶得等好时候再喝”,结果这一等,就是五年。
现在翻出来,他犹豫了:还能喝吗?会不会变质了?还是说,像陈年老酒一样,越放越值钱?
关于“茶叶存放时间长了还能不能喝”的问题,许多茶友都曾纠结过。今天,就从营养学、食品安全、心理学等多个角度,给大家解开这个谜团,让你不再为“扔还是留”而纠结。
一、茶叶会不会“发霉成精”?——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
茶叶不是“僵尸”,不会永远不变质。虽然干燥的茶叶不像牛奶、肉类那样容易腐败,但它依然会受到空气、水分、温度、光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氧化、变质,甚至产生霉菌。
1. 哪些茶叶容易变质?
不同种类的茶叶,对时间的“耐受力”也不同:
- 绿茶(如龙井、碧螺春):最娇气,一般保质期12-18个月,存放5年,香气、口感早就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已经变味。
- 红茶(如祁门红茶):相对稳定,但3-5年后风味也会下降,尤其是存放条件不佳时。
- 乌龙茶(如铁观音、大红袍):轻发酵乌龙茶(清香型铁观音)较易变质,而重发酵的岩茶、大红袍,存放得当3-5年内风味仍佳。
- 普洱茶(熟茶、生茶):这类茶是个“例外”,合理存放反而能陈化出更好的口感,但前提是储存环境干燥、通风,避免受潮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