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鸟长得很快,可以说一天一个样。从4月29日在朋友圈发出首条家中有鸟窝、鸟蛋,该如何处理的求助信息,高女士的朋友圈已连更了15条,鸟妈妈将破壳衔走,保持鸟巢清洁;仅仅三天,粉红色的幼崽已经长出黑色的羽毛;鸟妈妈和鸟爸爸轮流捕食,不停地喂食幼崽,不吃她准备的食物。通过观察,拍到鸟妈妈并非将小鸟的排泄物抛弃而是直接吞下;出生六天后,雏鸟已经变得毛茸茸了,出生第12天,雏鸟已经开始扑扇着翅膀……条条都是关于小鸟孵化、喂养的点点滴滴。
“有空我都会拍照片写文字,将监控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好多朋友点赞,还催更。”高女士说,自己的朋友在围观小鸟成长“纪录片”的同时,也会在“育鸟”日记下积极留言,为照顾小鸟一同出谋划策。“热心细致的环保人”“保护好鸟蛋,好兆头”“今年你要当奶奶了”“风水宝地,需要尽量与鸟、鸟巢保持距离,不惊扰,”“买个负担起把它孵出来”“连起来就是一部纪录片”……这两天高女士发现有一只小雏鸟不见了,大家又在微信朋友圈一起破案:“为了独得父母的宠爱,雏鸟会把兄弟姐妹从巢里推下去”“也可能是鸟妈妈怕窝拥挤,带走了一只。”
因担心过多的走动惊扰到小鸟一家,高女士和家人让出“阳光房”。“这间种花花草草的‘阳光房’,接连家里的茶室,现在几乎都不在茶室喝茶聊天了。”高女士告诉记者,一般她和家人只会在鸟夫妇出去觅食时,偶尔过去帮着查看一下小鸟的情况。
5月27日一早,高女士打开监控,就发现小小的鸟巢已经容不下长大的雏鸟,小鸟轮流站在窝边,扑闪着翅膀习飞。高女士说:“看样子这两天它们就会离巢飞走了,虽然舍不得,但大自然才是它们真正的家,希望还能再见到它们。”
“有凤来仪”
最好的守护是不打扰
乌鸫被称为反舌鸟、百舌鸟,美妙的歌喉被历代文人墨客歌颂着。宋代文同《咏百舌》:“众禽乘春喉吻生,满林无限啼新晴。就中百舌最无谓,满口学尽众鸟声。”说的就是乌鸫。 温州野鸟会秘书长王小宁介绍,乌鸫是温州市城市常见十种鸟类之一,现在正是鸟儿繁殖季,乌鸫、珠颈斑鸠等这些鸟类喜欢“不请自来”,在居民家阳台、窗台安家落户,尤其是居民家中种花种草、绿植丰富的大花盆筑巢。
遇见乌鸫来家筑巢,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怎样?王小宁称,如果有鸟儿来做客,远远观察没有问题,不过不要靠近鸟儿,保持安静,减少干扰,不惊扰到鸟儿。鸟类育雏期,居民只需给鸟儿提供安静的环境即可,不用给它们提供食物,它们自己会找食物,最好的守护是不打扰。居民可根据阳台使用情况,调整和减少阳台的使用,如果是露台,鸟巢暴露在雨中,想办法增加遮盖即可。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