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里的风,青苔上的雾,每一缕都沉淀着岁月的故事。
而在这漫长岁月里,有一种情感,名为“亲情”。
人过七十,还要伺候九旬老人,这样的情感,不简简单单,“惨”字能了却。多少个日落,到底能换来多少心安?赵奶奶已年逾古稀,本应颐养天年的她,却依旧每晚伴着夜露推着轮椅,把九旬的老母亲在庭院里转悠。
赵奶奶淡定道:“我是她的女儿,她需要我。”这句话轻描淡写,却仿佛诠释了什么是无怨无悔。
问题或许很简单,但对于赵奶奶而言,回答并不容易。
无论再好的护工,也无法替代那份骨血相连的温暖与理解。
正如《红楼梦》里黛玉所言:“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世间的情感,外人恻恻不足言。
纵使屋内灯光昏黄,仍挡不住赵奶奶日日倚窗观星。她看的是哪颗星星?是遥远天边的,还是她的一生守望?其实,这份情感早已超越现实的困苦,是一种心灵深处的默契。
正如东坡居士曾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可能充满痛楚和艰难,但亲情实在是那一抹不变的光。
很多人也许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但赵奶奶却说:“只要她还能看见我的微笑,我就知足了。”这一简单的话语,背后却隐含着多少艰辛和不易。
但谁能体会她心灵的重量?贾平凹曾写道:“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走到底。”
这个选择,是责任,是牺牲,更是一种无以言表的爱。
或许,站在高台上看云卷云舒,赵奶奶比我们每个人都更清楚人生的意义。
亲情,在那院落中的每一个角落弥漫,若即若离,似水流长。赵奶奶或许不是文人,但她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段永恒的篇章。世间多纷扰,人心本无常,而亲情恰如炉火般夜夜在燃,纵然寒冬侵袭,依然温暖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