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情绪,我们都会有过小的挫折或是比较严重一些的悲伤。当面对这些悲伤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才能让自己能够顺利走出悲伤情绪呢?
今天就来聊一聊,当我们陷入悲伤情绪,该如何处理。
我们的情绪有正向和负向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每一种情绪在本质上都会给我们的内心以防护。如此,悲伤也不过就是对一些特定事件的正常情绪反应。
悲伤情绪的源起,往往是和失去、不甘心、舍不得、失恋等等有关。也就是说,当一段关系终止或变质时,就会让我们有悲伤和失落的感觉。比如在遭遇失恋、离婚、被劈腿、毕业、辞职等情境时,这都属于各种意义下的关系终止或变质。关系可以是亲子关系、也可以是亲密关系,也可能是朋友、同事,也包括和自己心爱的猫猫狗狗之间的关系。
所以,当这段关系终止或是变得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失去了一些东西。那些失去的东西,给了我们悲伤的感受。我们如此重视的关系突然产生了变故,这才是我们悲伤的深层原因。
通常来讲,我们陷入悲伤是有过程的,处理悲伤之前,我们要对它做一定的了解。
首先,当一段关系改变时,一个人最初的反应是否认。毕竟,你如此重视的关系突然变化了,接受起来真的很难。同时,也许会产生一个下意识但其实没什么用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为了防御这种变化带来的冲击,我们的自我会启用防御机制——否认。
回想当恋爱双方的其中一人提出分手时,如果不是双方已经寡淡如水等着分手降临的话,被分手的那一方几乎一定会问“为什么?”或是“你是在开玩笑吧?”这都是否认的表现形式。
当亲近的人离世,虽然已成事实,但人们总会在某一时刻说”不可能“。
当身患重病的人被告知时日不多,也会在最初的时候出现否认的语言或是行为。
否认的本质,实则就是一种心理防御,希望自己好受一点。
当过了否认阶段,无法改变结果时,人们会产生愤怒。
为什么要和我分手?我哪一点配不上你?为什么人前几天还好好的,突然就没有了?为什么我身体一直没什么问题,却突然得了这么严重的病?
否认无法改变结果,于是无力感会带来愤怒。这种愤怒,本质上是对他人失望,或是自己无能却无力改变的自责以及羞耻感的保护。因为,愤怒是可以带给他人一种“我是强大的”感觉。它也是在保护自己不遭受到过大的打击,有它自己的意义所在。
第三阶段是讨价还价,希望用这种方法降低伤害程度。因为我们知道无法改变的事实,接下来会让我们陷入悲伤,于是希望能够做一些什么来改变。分手的一方会和对方说,你到底介意我哪里,我改还不行吗?然后对方回复,你到底喜欢我什么,我改还不行吗?于是当事者意识到,木已成舟,瓜熟蒂落,事已至此已经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