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树黄叶病,橡胶树黄叶病传染的原因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5-04-13 20:25:18

橡胶树黄叶病,橡胶树黄叶病传染的原因(1)

海南省琼海市万泉镇,几棵感染了黄化病的槟榔树。其中一棵已经死亡多时,树冠折断脱落,只剩下树干。南方周末记者海阳/图

海南省万宁市三更罗镇田堆村,余光明家门口,几棵顶着稀疏黄叶的老槟榔树默默无言。它们染上了“植物癌症”——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 palm, YLD)。

顾名思义,黄化病的主要症状是槟榔树叶变黄脱落,树木减产死亡。在“中国槟榔之乡”万宁,根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椰子研究所2020年开展的普查,53.67%种植面积的槟榔树呈现病理性黄化。

树龄超过30岁的老槟榔树可能知道黄化病源头之谜的答案,但余光明已经宣告了它们的死刑。只见他俯身抓起一把树根,像搓棉絮一样揉碎,“烂完了,没治了”。

1981年,中国首个黄化病病例在海南屯昌药材场被发现。四十多年来,学界逐渐捋清了黄化病的病原体和传播媒介,并认清了“植物癌症”的可怖面目——短期内没有特效药物,一旦染病,只能通过悉心管理延长槟榔树的生命,减少损失。

治理财力紧张、学术分歧、农户不配合等诸多因素让黄化病的防治效果不及预期。四十多年间,黄化病随着槟榔种植面积的猛增而扩散。种植户因槟榔而致富,又因黄化病而梦碎。而在槟榔致癌的消息广为人知后,相关产业的尴尬定位更让防治工作雪上加霜。

种树,生病,补种,再生病……槟榔黄化病的悲剧循环还能被打破吗?

“懒人果”:随便种,随便长

“可能过不了五年,万宁的槟榔就要没有了。”在办公室里,严欣说道。严欣是万宁市槟榔和热作产业局(下简称“万宁市槟榔局”)副局长,这是全国唯一以槟榔命名的政府部门——主要职责是槟榔等热带作物的产业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

窗外,有几棵顶着黄叶的槟榔树,黄褐色的斑点从叶片尖端开始侵袭,已经爬满了整个树冠。曾经茂盛的叶片变得稀疏又短小,病恹恹地呲着,仿佛过度使用的牙刷头。有的死树没有及时砍伐,整个顶部折断脱落,只留下空洞的树干独自伫立。

俯瞰全岛,若将焦距不断拉近,关于槟榔的悲喜故事,在海南岛南隅的万宁集中上演。

这个常住人口约55万的城市有两张名片——冲浪和槟榔。高峰时,万宁槟榔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贡献全国近一半的产量,还于2011年被原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槟榔之乡”的称号。在万宁市槟榔行业协会会长符西强看来,万宁成为槟榔之都,除了拜全岛占比最高的富硒土壤所赐,还因为当地人有经商头脑,种植积极性高。

不只是种植业。随着知名槟榔品牌“口味王”的加工厂在万宁落地,大大小小的槟榔加工厂也在万宁涌现出来。创造了数万个工作岗位;收购者络绎不绝,高峰时每天有上千辆进货的外地卡车到来,餐饮住宿也随之带动。

橡胶树黄叶病,橡胶树黄叶病传染的原因(2)

2017年11月29日,海南万宁一槟榔加工厂,女工挑选烘*槟榔。视觉中国/图

“一个槟榔业养活了半个万宁市。”符西强总结。

在万宁,仅2011年就新种槟榔九万多亩,是前一年的16倍。然而,感染面积和种植面积一起增长,据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专家推测,黄化病在万宁的大规模暴发发生在2010-2015年之间。

一个植保界的常识是,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会破坏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更利于特定病原体的传播。而单一作物消耗了土壤中的特定养分后,也会因土壤枯竭而陷入营养不良。

就像人一样,槟榔营养摄入不足便会抵抗力低下。有学者调研发现,有的种植园密度达到2250-2400株/公顷,而建议的上限是1650株/公顷。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不足,更加容易染病。

更糟糕的是,槟榔是著名的“懒人果”,“随便种,随便长”。种植户们过度依赖它耐贫瘠、耐干旱的特性,而疏于照料。甚至不愿施肥打药,种在山坡上,不灌溉。

被黄色阴霾笼罩了十几年后,万宁“中国槟榔之乡”的地位已经有所动摇。

根据万宁市与海南省的统计公报,2022年万宁市槟榔产量约3.08万吨,与2019年相比减少了1/3;收获面积约12.42万亩,跌至全省第四。

悲观的情绪比黄化病本身蔓延得更快。一家湖南知名槟榔品牌公司的老总甚至向严欣建议,直接放弃干预,“等槟榔树全都死掉再重新种,可能就好了”。

“效果不明显”

距今约20年前,海南政府开始防治黄化病。但在严欣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一份万宁地区黄化病报告中,“效果不明显”成了高频词。

2016年,海南禾之润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对槟榔黄化病进行防控技术攻关试验,效果不明显。2017年,在礼纪镇联群村,海南大学科研团队选取20亩槟榔园试验,采取树干钻孔、高压注射营养液多种方法,效果也不明显。

2020年的“槟榔黄化防控大比武”中,热科院椰子研究所、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大学等15家单位参加。活动组织者海南华创槟榔研究院在2021年一篇文章中称,各参赛队伍的试验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但严欣提供的报告同样显示,试验效果不明显。

2013-2019年间,万宁槟榔局甚至动用无人机,先后为近七万亩槟榔田喷洒了药物。但喷药效果依然有限。事后证明,可能是未找到针对性农药,以及高空喷洒渗透性不佳。

种植户也希望找到方法对抗黄化病。在琼海市万泉镇西岸村,有着二十多年种植经验的蔡光雄尝试对抗看不见的“病魔”。

2018年前后,黄化病使他二十多亩的种植园全军覆没。两年以后,他再次种上一批新槟榔树。种植前,他请人用挖掘机把厚度半米、“可能带了细菌”的土层全部翻开,只用下面的新土。栽种后,他在树间挖了蓄水沟,建了肥料池,给足水肥。即便如此,他也做好了再次感染黄化病的心理准备,“下再大的功夫,它们也会死掉一部分。死了再补,慢慢地补。”

但是2024年7月中旬,南方周末记者看到,蔡光雄种植园刚刚发育两年的种苗里,已有20%的叶片出现肉眼可见的黄斑,尽管蔡光雄认为这只是根腐病。

看着这一幕,同村的种植户白杰庆幸自己的保守。他的种植园几年前改种了橡胶树,只是将橡胶林中间的200棵替换回了槟榔树。这样外围的橡胶树还能起隔离作用。

与此类似,在2021年的一次实验中,万宁市槟榔局在万宁市东澳镇的深山中新种了一批槟榔树,周边100米范围内则空置或改种其他作物。三年过后,这片“净土”中已有50%的果树开花结果,但这种方案需要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作隔离带,难推广。

短视频平台上也有不少商家兜售所谓的“治疗方案”:无人机喷洒农药,配方保密,要价数百元一亩。但有种植户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听说有的园子用完之后,树木反而死得更快了。

对于只在房前屋后种了几亩槟榔的家庭种植户而言,无人机的高价显然承担不起。琼海市万泉镇村民胡蓉用一根长达数米的竹竿,绑着软管喷头,凑到槟榔树叶下面喷药。农药是从村里的农资店买来的,一亩地只需花几十元。她也说不清配方是什么。

“如果有人研发出黄化病特效药,可以得诺贝尔奖。”严欣苦笑着说道。而这也是学者们常挂在嘴边的玩笑话。

橡胶树黄叶病,橡胶树黄叶病传染的原因(3)

万宁市三更罗镇,一位村民掰下来一撮感染黄化病的槟榔树的树根。黄化病是系统性疾病,除了会使叶片变黄枯萎外,树根也会腐烂。南方周末记者海阳/图

黄化病最初从何而来?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仍未明确海南槟榔黄化病的传播源头。所能明确的是,最早报告槟榔黄化病的,是1981年的屯昌县国营药材场。

1980年代,南药——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出产的中药材被大力发展,海南岛中部的屯昌县药材场是全岛最大的种植基地。槟榔为四大南药之首,有提神醒脑、促消化等功能。技术员们探索出培育方法,使槟榔结果时间被缩短到5年以内,一直沿用至今。

热科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罗大全研究黄化病来源已经30年,依然没有找到确切答案。

为了选育良种,药材场免不了从国外进口种苗。一种猜测是,印度的带病种苗流入了海南。早在1914年,印度发现了黄化病。该国的喀拉拉邦也于1960年代暴发过大规模的槟榔黄化病。2000年以后,罗大全去印度交流时,看到当地槟榔黄化的症状与海南十分类似。

橡胶树黄叶病,橡胶树黄叶病传染的原因(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