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样才能为餐饮起个好名字呢?在众多餐饮品牌中,以地名或人名命名的较为常见,比如张亮麻辣烫、徐记海鲜、沙县小吃。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餐饮品牌起名的四大逻辑。
一、体现品类名字直接与品类相关,能够降低传播成本。例如,市场上的绝味鸭脖、蜜雪冰城、辣可可奶茶、柠记柠檬茶、百果园等,看到这些名字,我们就能大致知晓它们所经营的品类。我所起的一些名字也遵循了这个原则,比如 “臭老虎”(虎皮榴莲千层,因榴莲气味特殊且有虎皮元素而得名)、焦发发焦麻鸡汤、小农朝鲜汤饭、牧状元牧场羊肉汤、“天天出炉”(现烤面包店)、柠檬柠柠檬茶、马明日记炸鸡、“黑毛肚”(空运毛肚火锅)等。从这些名字中,我们能轻易判断出其经营内容,甚至有些名字还包含了品类定位,如 “飞毛肚”,不仅体现了毛肚这一品类,还突出了空运毛肚的品牌定位。
视觉锤是品牌名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则。在市场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像 “太二酸菜鱼”,其中的数字就是一种视觉锤。还有蓝瓶咖啡、便利蜂(其 logo 是一只小蜜蜂)、熊家炸鸡、五爷拌面、红跑车面包店以及 “被树挡住的烤肉店” 等。这些品牌名自带视觉锤,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能够轻松进入消费者的心智。
我所起的名字同样如此,比如 “臭老虎(虎皮榴莲千层)”,能让人联想到老虎的形象;“熊猫柠柠檬茶”,脑海中会浮现出熊猫的画面;“逗号雪雪冰水果茶”(有逗号这一独特符号);“晶石咖啡”(容易让人联想到和鲸鱼相关的画面);“奶油斑马面包店”,斑马的形象跃然纸上;“鸟竹日本料理”,则会产生鸟的意象。品牌名自带的视觉锤与整个品牌设计相结合,能让左右脑协同记忆。因为左脑主要负责记忆文字,右脑负责记忆画面,当文字和画面内容一致时,左右脑会相互强化记忆,从而使品牌名更深入地进入消费者的心智。
借势,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名,借助文化母体来降低消费者的记忆成本,毕竟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记住。例如,“霸王茶几”,借助了人们熟知的 “霸王别姬”,仅改动一个字;“茶颜悦色”,由 “察言观色” 变化而来;“夸父炸串”,以神话人物夸父为品牌代言。
我所起的名字也运用了借势的方法,如 “牛伯虎牛肉粉”(由唐伯虎衍生而来,更具趣味性和记忆点)、“迪丽姑娘”(新疆明星迪丽热巴广为人知,这个名字用于新疆菜品牌,让人印象深刻)、“杠上喜麻将馆”(借助 “杠上开花” 这一麻将术语)、“黑毛肚(空运毛肚火锅)”(借 “飞毛腿” 之势)、“哦卡哇耶椰子饮品店”(利用网络流行语 “卡哇伊”)、“李不白烧烤”(借李白之名)。通过借势为品牌命名,能降低消费者的记忆成本。相反,如果是完全原创的名字,消费者脑海中没有相关印象,可能就不容易记住,甚至需要花费更多精力。
近年来,所有网红店的名字都极具独特性。比如太二酸菜鱼、怂火锅、红跑车面包店、“本来不该有” 咖啡、“被树挡住的烤肉店” 等年轻化的网红店,它们的名字都与众不同。我所起的名字,如 “臭老虎(虎皮榴莲千层)”、“熊猫柠柠檬茶”、“奶油斑马”、“李不白烧烤”、“李胡来小酒馆”(广告语是 “客观不可以”,充满趣味)、“礼垢味儿潮汕汤粉” 以及 “飞毛肚(空运毛肚火锅)” 等,也都独具特色,与同行的名字完全不同。
在起名时,不要局限于模仿同行,可以跨行业借鉴。如果只在餐饮行业内寻找灵感,名字很可能缺乏独特性。缺乏独特性,在名字这一环节就已经处于劣势了。可以看到,近年来那些网红店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它们拥有独特的名字。
一般而言,如果所起的名字具备这四点中的一点,就算是合格的;具备三点,就是比较优秀的;要是四点都具备,那就是非常完美的名字。所以说,起名是一门科学,不是凭感觉或者玄学。在起名之后,可以对照这四点,再结合之前提到的起名五大坑来检查,看看是否踩坑,是否满足这些条件。如果满足,那就是一个好名字,不要轻信感觉,起名有其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