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嫁妆中,“春凳”也算是一件较为重要的物品了。
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在女子出嫁时都会打造一件“春凳”作为一件陪嫁物,随着其他嫁妆一起入赘到男方家。
当新婚之夜时,新娘也会坐在春凳上,等待新郎宴请完宾客之后回到屋内,与自己共结连理。而随着“春凳”来到男方家里之后,又有了更加广泛的用途。
翻阅历史对于“春凳”的记载中,其中就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春凳”是用来给婴儿睡的,这样就方便夫妻俩在夜晚,起身查看孩子的情况。
“春凳”在古代也常常被放置于大家闺秀的闺房之中。
我们很多喜欢研究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古代时期,大多数朝代女子都是不允许到处抛头露面的。
尤其是宋朝出现程朱理学之后,女子更加不能随意上街,只能待在自己的闺房中等待出嫁,到了清朝之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因此,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古时女子的闺房外人不可随意出入,而女孩子之间关系很好的话互称闺蜜,这自然是能进入互相闺房的关系。
当女孩子们聊天的时候,就会待在屋中,一般是在女子的闺房中。
可二人也不方便坐在床上聊天,所以大家把春凳搬进了闺房,女孩子们在床尾的“春凳”一坐,话题就起来了,既不过分亲密也不显得生疏无礼。
在古代时,女性的地位不高,在没有出嫁之前,她们是不被允许出门逛街的,长时间待在家中也很是无聊,因此只能坐在春凳上做些针线活打发时间。
要是到了春天之际,还可以把春凳搬到闺房之外,坐在上边看看外边的景色,陶冶一番情操。因此,在古代相较于男性,“春凳”更受女性的欢迎和喜爱。
“春凳”还有必要存在吗?在了解了“春凳”对于古代人们的诸多用处之后,那么对于如今的现代家庭而言,“春凳”还必要存在吗?
现在由于房间格式的变化、房屋面积和安排的变化,卧室有时候无地可放一张比较大的春凳,但许多人家中依然会选择放一张小凳子在床尾,尤其在酒店可经常看到这样的搭配。
相信很多喜欢旅游的人,在出去住酒店的时候,有时候会看到一些酒店会在床头或床边放置一个凳子,类似于古代的“春凳”。
不过,在现如今的酒店当中,“春凳”的造型早已没有了“原始感”。
它更像是一种没有靠背的小沙发,有着床的舒适性,同时也可移动的,但躺在上面休息的时候却有些拘束、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