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到一堂特别的历史课,教授没讲宫斗戏码,反而让我学会了一套思考人生的方法。原来读历史不是记年份,而是学会看清那些真正重要的人生转折点,教授管这叫【大关节】。
通过学习和理解,我和DeepSeek一起整理出三个能马上用起来的思维工具,分享给你。
教授讲了个颠覆认知的发现,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历史大事件,读书的时候就耳熟能详,但考古挖出的秦代法律里,居然发现在竹简里写着【儿子打爹妈要判死刑】【邻居看到小偷必须喊人】......这不就是儒家说的孝道和互助吗?
有一种可能就是,秦始皇用最狠的法家手段,实现了儒家的道德理想。
这就像我们年轻时的叛逆,总想特立独行,总想证明自己很行,结果三十岁后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当年的爸妈几乎是一模一样。
教授一针见血: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口号,而是渗透在规则里的生存本能。就像秦朝百姓不需要懂儒家经典,但法律逼着他们晨昏定省;我们这代人再标榜个性,骨子里仍逃不开父辈的思维钢印。
从另外一个角度,不难发现,真正影响我们的往往是看不见的规则。
初入公司,看到公司墙上贴着“开放创新”的标语,以为找到了升职加薪的路径,但真正决定你是否升职的,可能是老员工之间心照不宣的——按时交报告别出错,认真完成KPI,别拖后腿。
人生转折点都长着普通脸1254年蒙古草原上,基、伊、佛三大派别第一次面对面辩论。当时没人觉得这事重要,结果埋下了后来东西方文明冲突的种子。就像你大学毕业后选择的职业,可能正在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教授说,这些【当时觉得没啥,后来发现要命】的时刻,就是人生大关节。回顾一下过往自己的的经历:
选择成为艺考生,从此开启画画之旅,毕业后虽然没有从事相关行业,却让我拥有了发散思维的能力,但也因为思维过分跳跃,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
在职业上升期,为了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实力,选择跳槽一家新的创业公司,结果公司创业失败,但因为见了很多过去无法接触的牛人,听到看到很多不同人,不同行业的视角,感觉自己的格局被打开。
.......
列完这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大事件,突然醒悟:我们总在等待惊天动地的机会,其实改写命运的拐点,可能就藏在买咖啡时听到的行业八卦、突然冒出的一个念头里。
有时间,不妨找个安静的地方,回顾一下过往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并看看为此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吧。
高级活法:让矛盾给你打工教授讲到元朝历史时,提到个有意思的现象:蒙古人统治的疆域横跨欧亚,包含汉人、色目人、女真人等几十个民族。当时管理者既要用汉人官员管理地方,又怕他们权力太大;既想保留游牧传统,又需要中原的税收体系。这种“既要...又要...”的纠结,和我们现实中遇到生活困境很相似。
教授说,元朝最终发明了四等人制度、行省制这些奇特但管用的办法。虽然不完美,但让不同群体找到了共存的底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求同存异。
其实,回到现实生活,这种思考方式同样有用,当夫妻两人每年还在为回谁家过年这种矛盾而争吵时,为何不换个角度想——和两家父母一起找个地方度假。
总结成一个公式就是:把「A还是B」的问题改成「怎么让A帮到B」
再举个例子。不是纠结“要加班赚钱还是陪家人”,而是思考“怎么用高效工作法省出亲子时间”。
矛盾不是绊脚石,而是跷跷板。会玩的人,能用它把自己弹向更高处。
三个马上能用的历史思维五年后的穿越视角 遇到选择时问自己:五年后的我,会感谢现在的决定吗?
找隐藏的游戏规则 新到一家公司,别急着看员工手册。观察老同事怎么和领导说话、周报怎么写、开会谁先发言......这些才是真正的职场生存指南。
制造时间对比尺 为自己建了个【人生大事记】,可以把类似把买房、转行这些大事和当时物价、工资放一起看。你可能会突然发现:十年前觉得天大的困难,现在看都是“湿湿碎”。
改写历史的从来不是惊天动地,而是千万个“随便吧”“试试看”的日常选择。你现在觉得普通的一天,可能是未来人生的分水岭。
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我,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或许我们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下一个【大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