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1日至17日为第33届“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5月13日至19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5月15日,昆明市节水办联合盘龙区政府,在盘龙区长寿路社区海绵主题公园,开展昆明市2024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暨全国节能宣传周游园会活动,通过“我眼中的'海绵’”“节能、节水圈一圈”等4个游戏以及明通小学教育集团明通巷校区师生自编自演的节水短剧,进一步营造浓厚节水、节能氛围,不断推动城市节水工作及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向细向深。
4个游戏学习节水节能知识获取奖品
“我用了3个圈圈,套到了2盆鲜花。”市民陈昆云高兴说。活动当天,主办方在长寿路社区海绵主题公园开展的游园活动,可以说是发糖水,只要参与,均可获得不同价值的奖品。记者看到,园区内共设置四个游戏区,其中,“节能、节水圈一圈”游戏,每位参与者可领取3个圈圈,站于指定线外,套取奖品。许多市民在这个游戏前排队,用圈圈套取放置在地上的鲜花、矿泉水等物品。只要套中,均可现场领取套中的奖品。
“我眼中的'海绵’”游戏,在活动场地范围内寻找海绵设施,并拍照认证;“节能扇子、书签 DIY”游戏,参与者领取扇子、书签后自制与节能低碳、节约用水相关的书签。记者看到,来自明通小学的学生以及市民纷纷加入,按照自己的想象,在书签画出各种心中的节水图样。“节水承诺'我’先行”游戏,参与者领取倡议书并在承诺人处签字,可以获得水盆等奖品的同时,争做节水先锋。
现场,还设置了节能、节水拍照打卡点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打卡。园区内设置6个拍照打卡区,主办方提供趣味“节能降碳、节水护水”手举牌,参与者可自行在打卡点拍照留念,共同参与节能、节水宣传。
“水管在滴水,跑过去关上。怎么还流水呢?咦,怎么坏了?这可怎么办呢?对,找管理员去!”现场,明通小学教育集团明通巷校区师生自编自演的节水短剧《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演,演绎了4幕节水情景,将节约用水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学生的视角将节约用水的意义进行表达。
昆明市水务局副局长、市节水办主任熊国志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介绍,2011年,昆明市正式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2019年盘龙区创建成为县域节水型社会。2023年,昆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顺利通过省级复查,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绩效评价结果为国家考核A来,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中期评估工作获评国家优秀试点城市。
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昆明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和水质性缺水城市,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严重短缺的水资源制约着昆明的发展,节约用水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
盘龙区位于昆明市的上游,担负着涵养水源的艰巨任务,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工作尤为重要。2023年以来,昆明市降雨明显减少盘龙区水源区年平均降雨量675.4毫米,较2022年减少279.7毫米,盘龙区小(一)型水库、小坝塘蓄水量较2022年内同比减少20%。库塘蓄水形势严峻。
节水用水对于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滴水体重0.05克,连续滴一小时可损失3.6公斤水,一个月损失2.6吨水。昆明市节水办倡议,每个市民积极参与全民节水行动,树立良好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水习惯,用好每一滴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重复用水,防止跑、冒、滴、漏,杜绝自流水、常流水、半瓶水浪费,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身边做起。
新闻链接
盘龙区长寿路片区海绵城市项目提升城市韧性
盘龙区长寿路片区小游园海绵城市提升改造项目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总面积9995.13m²。小游园的建设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活动休憩场地,且在小游园建设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对周边及自身径流雨水进行入渗、净化、回用、排放控制,减缓雨水径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升城市韧性,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
该项目通过“雨水渗透收集后存储,旱季时回用于片区绿化”,在满足片区雨水收集排放的基础上,通过建设下凹式绿地、渗透管、蓄水池等构建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将雨水储存在蓄水池,旱季的时候用于片区的绿化浇洒。结合雨水花园,种植两栖植物,净化初期雨水。通过德国鸢尾、黄菖蒲、美人蕉等耐水湿植物的滞留、吸纳和净化作用来处理雨水,从而减少雨水径流的洪峰和面源污染,还能提供生物多样性和审美的双重价值。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庞继光
编辑:贺靖
审核:王海涛
二审:祝小涵
终审:彭德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