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琴
日子在这种刻苦、忘我的训练中划走,石钟琴的表现越来越出色,很快就成为班里的佼佼者。
这个时候,上海舞蹈学校已经开始着手把《白毛女》搬上芭蕾舞的舞台。
在此之前,歌剧《白毛女》已经被改编成评弹新书、京剧、电影、交响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而用芭蕾舞的形式来展现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并不是我们的首创。
早在1955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就把白毛女的故事搬上日本舞台。
1958年,日本应邀访华的时候,日本的舞蹈家们在中国的舞台上表演了芭蕾舞剧《白毛女》。这出芭蕾舞剧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石钟琴《白毛女》剧照
日本版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成功使得那些想要把芭蕾舞这种艺术形式传播到中国的艺术家们认识到:芭蕾舞只有和中国的传统民俗融合在一起,才能被人民所接受,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
而这个光荣与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上海舞蹈学校的肩上。
为此,上海舞蹈学院聘请专业的编导和具有丰富舞台经验的芭蕾舞演员,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彻底完成剧本的改编工作。接下来就是选角环节。
按理说,各方面都名列前茅的石钟琴肯定是女主角的不二人选。可出乎意料的是,石钟琴出演的是群舞里的龙套角色。
原因很简单,她家里成分不好。
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打垮石钟琴。她还是按照要求刻苦练习基本功。她坚信,无论什么时候,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石钟琴的想法没有错,她很快就迎来了转机。
石钟琴饰演的白毛女
上海舞蹈学校在改编《白毛女》的时候,为了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体会角色的转变,他们特地设计了白毛女舞台形象的“四变”。
也就是说,随着剧情的推进和时间的迁移,喜儿的头发会逐渐由黑色变成灰色,再由灰色变成白色。所以,喜儿这个角色实际上是由四个演员合作完成的:喜儿,黑发白毛女,灰发白毛女,白毛女。
而这其中,他们还为灰发白毛女设计了一段长度大约在一分钟左右的独舞。这段独舞时间虽然不长,但相当考验舞者的基本功和表现能力。
很多学员去试演都没能达到编导的期望值。
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大家这才找来石钟琴。几个动作做下来,编导们不禁点头。曾经流过的汗水终于使得她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
1965年,芭蕾舞剧《白毛女》在上海演出。亲临现场的周总理对这部剧做出了高度评价。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更是断言:“它(《白毛女》)可以扬名世界嘛!”
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照
从此,石钟琴的人生就跟《白毛女》紧紧联系在一起。
1966年,她从上海舞蹈学校毕业,来到上海芭蕾舞团工作。由于出身问题,石钟琴仍旧只能在各大芭蕾舞剧中跑龙套。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69年。
当时,出演白毛女的第一主演顾侠美因为身体原因不想再出演这一角色。
这个时候,《白毛女》已经由四幕改编为两幕。为了突出表现喜儿的遭遇,编导们又在她变身白毛女之后,增加了不少戏份。
所以,虽然还有B角余庆云,但是,一个人根本没有办法完成这样一部超高难度的芭蕾舞剧。
权衡利弊之下,芭蕾舞团的领导和舞剧编导经过多次商议终于决定,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石钟琴。
这个时候,石钟琴已经24岁。对于一个芭蕾舞演员来说,24岁已经是准备转行的年纪。可石钟琴的芭蕾人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