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生活的乡村,农民住的多是土坯或砖瓦房,沿屋脊两侧覆盖烧制的红瓦或青瓦,而在靠近底层所谓屋檐处,常有一种叫“麻雀”的小鸟借此打窝。
清晨和傍晚时分,叽叽喳喳的叫声吵得人们很是心烦,为此,有的农户还登上梯子把麻雀窝给掏出来,但过不了多久,麻雀又不请自来,时间长了,人们都习以为常,也就不再管它,于是麻雀和人便相安无事。
后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农村在翻盖房屋时都采用砖石结构,屋顶不再起脊,而改用水泥板平铺或直接混凝土浇灌,烧制的红瓦或青瓦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农民的房子比从前更结实、漂亮了,可有一点,原来借农户屋檐下安家的麻雀们从此失去了安乐窝,一早一晚,农民再也听不到麻雀的聒噪声了。这反而让很多人有点不习惯。
麻雀都去哪儿了?
它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为了生存,总有办法。
在农村的野外,麻雀们在树洞里筑巢,在城市里,烟囱和排水沟都成了麻雀们安身立命的好去处。从前,麻雀们主要吃一些昆虫和植物的种子,如今,除了这些,麻雀们还可以从城市的垃圾堆里找到丰富的食物。
慢慢地,人们发现,麻雀非但没有减少,感觉似乎比以前还多。现在,在农民的院子里,在农村的田野里,在城市的公园里,在市中心的广场上,到处都能够看到麻雀轻快的身影,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麻雀可以说随处可见。
人们不禁感叹:麻雀的生存能力太让人佩服!
有人据此总结出了一条“麻雀定律”,其核心要义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和选择更好的生存条件。
我觉得,麻雀定律给人们的启示是:人应该像麻雀一样,只有随时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才能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并拥有美好的生活。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有勇气面对它,抱怨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与其作于事无补的哀怨之叹,不如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当我们在新的环境里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时,生活之路就会越走越宽阔。
古人说:天地万物皆吾师。从小小的麻雀身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学到一些人生的道理呢?我认为是可以的。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略有改动。
壹点号 储己图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