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纪事之五——
手工布鞋工艺是要失传了吗?
在进入到商品专业化市场化的现代社会之前,衣裤鞋帽的缝制,最费功夫最显技艺的要数制作布鞋了。
现在,脚上穿过手工布鞋的人都有五六十岁了,如今的年轻人,不要说穿过手工布鞋,怕是见都没见过。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布鞋手工工艺真的要失传了吗?
现代工业规模制鞋便宜而又快捷,缝制一双布鞋的付出确实有些得不偿失了。
做鞋最吃力气最耗精力的环节就是纳鞋底,因为这个鞋底叫千层底。
为什么是千层底呢?鞋底要足够厚,要足够硬,因为人本身的重量和劳作力量的支点基本上都集中在那一双鞋底上。所以,那一指多厚的鞋底子需要一层一层的布叠摞缝缀而成,层数需要多到不可胜数。
一层布是那么薄,又那么软,鞋底子却那么硬,硬到可以用来打孩子的屁股,成为教训孩子的权杖,其中的幻变之妙,全在于密密麻麻的缝缀。
做鞋之前要先糊袼褙。袼褙这词儿偶尔在中老年口里还能听到,年轻人怕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所谓袼褙,就是用碎布、旧布或者纸张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裱糊成比较硬挺的厚片。用碎布或者破布片糊成的叫做布袼褙,用纸张糊成的叫纸袼褙。布袼褙多用来制作布鞋,纸袼褙一般用来做纸盒子纸箱子。
糊袼褙之前先打浆糊,就是用小麦面粉或者玉米面粉加在水里烧开,一边加热一边搅拌,越粘稠越好。小麦面粉和玉米面粉相比,小麦面粉更好一些,粘结度更紧密。在那个年代,小麦面粉很是珍贵,所以用玉米面粉糊袼褙的也有很多。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小桌子。小桌子是方形的,长大概一米五六,宽有一米左右。这种小桌子平时主要用来切菜剁肉做面食,是厨房里的常用品。糊袼褙主要在小桌子上进行。
先在小桌子上刷上一层浆糊,铺上一层碎布,每块碎布都要连接好,不能有空隙。糊上一层又一层,大概要有六七层,晒干之后一般一到两毫米厚。在一般意义上说,袼褙应该是越厚越好,但是,那时候物资缺乏,布匹紧俏,就是旧布也是非常珍贵的资源,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破旧衣服淘汰下来的,撕成的布块,只要稍有些劲道,就舍不得丢弃。所以,想要把袼褙糊得厚些再厚些,也是十分困难的事儿,家家户户哪有那么多的破旧衣服呢!
袼褙晒干,就可以做鞋底了。做鞋,要用到一些特殊的工具,那些做鞋的材料和用具都放在笸箩筐子里。那时候的农村,家家都有一个笸箩筐子,除了放针线之外,还有一些做鞋用的特殊工具,有剪刀,有切刀子,有拨锤子,有麻线陀,有针锥子,还有一本厚书,用来夹鞋样子。我家的那本夹鞋样子的书,十六开,有十公分那么厚,夹着我们全家六口人各种各样的鞋样子。鞋样子其实就是一张纸,比普通的纸张厚一点,主要用废旧张贴画剪成,也有用旧报纸剪裁的。记忆里,鞋样子大都是从别家交流讨要而来,很少是比量着自己的脚裁剪得来,那样的要求好像比较高吧,不是任谁都可以做到的。谁谁谁的脚和自己的家人差不多,就去比着裁剪一份。各家交流鞋样子,是做鞋主要的技术交流活动。
拿出鞋样子,比着量着铰袼褙。因为袼褙比较硬,总会铰得不够圆滑,有些里出外拐,这时候就要把三五层袼褙连缀在一起,再用切刀子切边修齐。切刀子是那种直角形的,一边是握把儿,半圆筒形,尾部有一尖,用做翘边;另一头是切刀,特别锋利,特别适宜切修鞋底边角。鞋底修正圆滑后,用纯白色的细布条贴边,叫做贴沿条,一层袼褙边沿贴一条沿条,用浆糊粘好,把白布边折压到层叠的袼褙缝隙中间,荫凉待干。
接下来,就是垫铺衬了。铺衬在这里是一个名词儿,指的是用来铺垫在鞋底上的碎布。见过老人垫铺衬。老人坐着,把鞋底放在横平的大腿上,碎布经打湿后,一条一条地捋平,然后一条碎布一条碎布地敷在鞋底上,相互叠压在一起,差不多要垫到一两指高。一般是中间高,四周低一些。然后用一块白布,一般和沿条是同一色系的,蒙盖在铺衬上,并且,把白布边折压到袼褙缝隙当中去。最后,就是沿着鞋底边用麻线缝一遭,使得蒙布和铺衬绷紧压实,免得位移起皱。这道工作完成,下一道工序就是纳鞋底了。
在纳鞋底之前,还要先打麻线。
大麻表皮纤维拧成的线,一股的叫经子,容易破穗,绿豆粒粗细,用来打箔挤草苫子;两股的叫麻线,比绿豆粒细一点,用来纳鞋底;三四股五六股拧成的,叫麻绳,有粗有细,用来做各种各样的捆缚绑扎,很是结实。
打麻线有个专用的工具,是拨锤子。一般是猪腿骨,两头粗中间细,当中贯穿一个铁制提系钩子。拨锤子也有用木头制作的,形状与骨头制作的差不多。把麻纤维系在铁钩子上,拨转锤子,使得麻纤维拧在一起,不断地接续麻批子,使绳经延长。到了一定长度,就缠在拨锤上。等把拨锤缠成一个大疙瘩了,就张开五指,把手掌外翻,与手腕成一定的角度,把拨锤上的经子缠绕到手指和手腕上。这可是个技术活,一不留神,就会脱落,经子借助拧旋的张力,缠成一团。
在手掌上缠完经线,抽取两头,系在拨锤的钩子上,反向拨旋,将两股经子拧成一根麻线。然后将麻线在拨锤上缠一遭,用力捋一遍,这样麻线就不容易破穗了。
麻线比较粗,要纫到针眼里,还要做线头。就是把麻线头破开,用牙撕下一些纤维来,使其逐渐变细,再坐在凳子上,伸开腿,挽起裤子,在腿上搓成细线。要使线头均匀变细,两股还得一致,才能与针孔匹配,均匀受力。否则,纫上针鼻的麻线就会频繁地掉线脱针,耽误纳鞋底的工夫。做好这一步很不容易,搓得多了,腿都搓红了,腿上的汗毛都被卷拧到麻绳里薅下来。所以本地有句俚语,叫借腿搓麻线,说的就是那种借用别人的名资源达到自己目的的人。
纳鞋底是个力气活。要想把麻线穿过鞋底,先要用针锥子攮个眼,然后用针穿过,轻轻地拉出线头。这时候的麻线头比较细,穿过鞋底子还是比较容易的。穿过了线头部分,麻线就变粗了,就要用力拉拽。把麻线拉扯到了头,还要把麻线缠在针锥子上,借助针锥子支点的力量,使劲儿把麻线扽拉,这叫煞紧。
针锥子是纳鞋底的专用工具,一般是金属制品,握手部位是球形,容易使上劲儿,尖端部位分两半,中间有个凹槽,正好夹住大洋针,外有一个金属箍圈,越往里捋使得夹棒越紧,不致钢针松动。虽然有这样的专用工具,攮鞋底子也要费很大的劲儿,一般左手拿着鞋底,依靠在前胸上,借助身体的力量,右手用力攮扎,钢针才能穿透鞋底。一针就这么费劲儿,何况千针万针!所消耗的体力是可想而知的。有的老年人,因为常年纳鞋底,手指头都有些变形了。
为了麻线的接头少些,麻线就要尽量地长,有的有两三庹长,那么在拉拽的时候,就要两臂张开,有白鹤亮翅的感觉。扎锥子的时候,双手收拢胸前,要含胸低头屏气凝神地用力。煞紧的时候,又要侧开身子,右臂带动右手使劲儿。攮扎、拉线、煞紧,这一套动作一气呵成。双臂收拢、张开、柠结,连贯下来就是一组舞蹈,吸引得别人在旁观看。有时候纳鞋底的人专注,旁边观看的人忘情,一不留神,张开双臂的时候,手里的鞋底子就打在旁边人的脸上,引发一阵哄笑。这样的事儿多次发生过。
纳鞋底更是个技术活。纳鞋底要求针脚均匀,用力均匀,除了脚腰部位可以稀疏些,脚掌和脚后跟这两个用力的部位,针线都要紧实细密。如果一线紧一线松,鞋底子就会变形。一般情况下,做其他的衣服,别人可以帮忙,而纳鞋底、上鞋帮这些活计别人是不能帮忙的,因为两人之间的手感不同,用力不同,鞋就会变形,不好补救了,反而是越帮越忙,帮了倒忙。用多大的劲儿,使多大的力,是快是慢,是正是斜,盘算都在做鞋人的心里,门道都在做鞋人的手上。
那时候的农村,妇女们纳鞋底可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随时随地都能见到。农闲的时候纳,下了工的时候纳,就是工间休息,也是随手拿起鞋底子来纳。特别是工余的夜晚,或者是农闲的冬天,妇女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一会儿哄堂大笑,一会儿静默无声,一会儿打情骂俏,一会儿慷慨陈词。社会的形势,人事的褒贬,自己的疑惑,都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形成了共识,成了谴责他人约束自己的道德力量。
纳完了鞋底子,还要用铁锤子在石头上或者木块上砸一砸敲一敲,使得整个鞋底子柔韧一些,不那么僵硬。这时候的鞋底子有正反两面,正面就是蒙白布的一面,稍稍有些突出,没有蒙布的一面就是反面,稍稍有些凹洼。凹洼的一面就是上鞋帮子的一面。为什么鞋底的外面要垫铺衬,使其凸出一些?一是为了美观,二是鞋底在摩擦地面的时候,首先磨损的是中间的衬布,不致快速磨断鞋底边缘和鞋帮之间连缀的麻线,最大程度地延长鞋的使用寿命。
做鞋帮相对而言就简单些了。照着鞋帮的样子,裁剪袼褙,然后覆上青布,缝上白色的沿条,把鞋帮的左右两半在脚后部位连缀在一起就算可以了。
上鞋就是把鞋帮和鞋底连缀起来,这道工序很有些讲究,一般是先把鞋头和鞋跟两头固定住,两边连线,左右开弓,左边上几针,右边再上几针,这样上出来的鞋周正好看,免得上斜了上歪了。有的人上鞋,用力不均匀,不是这里扽的太紧,就是那里多余出来一部分,那就难看了。讲究些的女人,就会拆掉返工,大大咧咧的人,糊糊弄弄也就过去了,不过,穿鞋人不舒服,想起来就会埋怨一通。当然,上鞋还有明上和暗上之分。明上就是麻线露在外面,暗上就是在鞋帮子里面连缀。暗上的难度要大一些。当年我也没有看出来,暗上的鞋有多么地好看,甚至还不如明上的鞋子周正顺眼。
做鞋这么不容易,明白了影视剧上战争年代为什么要各家各户都要做军鞋。军服有专门的被服厂,而做军鞋要全民动员,因为一双鞋的工料价值不亚于一身新衣服,并且一双结实的军鞋,一双能扛得住军人千里越野爬山过河的军鞋,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一蹴而就的。
上好了的鞋,都很紧,一般要用鞋撑子撑一撑。撑上鞋撑子,鞋的好歹丑俊就显现出来了。周正的鞋,青帮白底,看着清新耀眼,让人逸兴遄飞。穿上了新鞋,走出门去,总要引发别人注视一阵,品评一番,那是各家姑娘媳妇手艺的门面。有的巧手媳妇做的鞋有着自己明显的风格特征,别人搭眼一看,就知道是谁家的媳妇做的。
一双鞋这么珍贵,催生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就是修鞋匠。当年,鞋底子薄了,就钉上一个鞋掌,脚趾头脚拐骨顶破了鞋帮,就用一块毛皮补上。这样修补过的鞋,有时候看上去比新鞋都好看。现在年轻人对牛仔裤破洞和补丁的审美,就是从那时候继承过来的吧。
当年的鞋,有宽口的,有松紧的,还有三瓣子的。那年月,条绒布的三瓣子棉鞋风行了好几年,人人都为拥有这样一双鞋而骄傲。
现在售卖的,即便是布鞋也是橡胶底子的,想穿一双千层底的布鞋,难喽!
2025年4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