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甘蔗种植:高产技巧与绿色防控新方法
丁春华等
蔗糖产业对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对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保山市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怒江河谷流域,种植区域冬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甘蔗糖分的积累。 2022—2023 年保山市,甘蔗收获面积 1. 11 万hm 2 ,甘蔗产量 88. 4 万 t,平均出糖率 13. 13%,生产食糖 10. 7866 万 t,实现工业产值 7. 011 亿元,农业总产值 3. 89 亿元,平均单产 79. 65 t/ hm 2 。
1 冬植甘蔗的优势
1. 1 冬植甘蔗地理条件
保山市 90%甘蔗种植在旱坡地,这些旱地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含水量 <70%,春植甘蔗萌芽出苗时正处于一年中干旱少雨、蒸发量大的时期,严重制约了甘蔗的萌发出苗,使得出苗率低,有效茎少,导致旱地甘蔗单产低。 夏、秋雨季后土壤湿润,冬植甘蔗有利于其出苗成活,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
1. 2 冬植甘蔗的特点
冬季气温低,土壤含水量高,蒸发量小,对冬植甘蔗萌芽出苗十分有利。 冬植甘蔗具有下种后甘蔗萌芽时间长、出苗慢、分蘖多、生长期长,产量高等特点。 冬植甘蔗蔗芽好,出苗率、分蘖率高,有效茎多;冬植蔗生长周期长,有利于糖分积累,具备高产高糖的潜力 ;冬植甘蔗可应用一次性肥拌药,全膜覆盖等栽培技术提高抗旱能力,实现肥料、农药减量增效,减少物资、劳力投入。 同时冬植甘蔗也存在以下缺点,蔗种容易被地下害虫蔗龟、白蚁等的危害,造成种苗空心坏死,导致出苗缺塘断垄,基本苗不足的情况发生;另外,有少数农户为了省工,种植时不覆盖薄膜,导致出苗不整齐。 在 10 月 10 日后种植的秋冬甘蔗需要覆盖薄膜。 通过轻简化冬植甘蔗栽培集成技术,冬植较春植容易获得高产高糖,实现蔗农、企业双赢。
2 冬植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2. 1 土地管理
秋、冬植甘蔗种植田块应具备良好的排灌条件,若前季作物是水稻,应早晒田,适时翻耕,整地须达到深、松、细、平的要求,同时预留好四周的排灌水沟 。 旱地、坡改梯种植地块选择在向阳地,整地要深耕深翻,土壤细碎。
2. 2 品种选择
甘蔗品种应选高产、高糖、抗逆性强、宿根性好、适应性广的良种,如:云蔗 0551、081609、141313、桂糖 35 号、柳城 05136、粤糖 60 号、R6048 等优良品种。 甘蔗良种选用脱毒、健康种苗做种。
2. 3 种植时间
高温干旱地区种植时间为 9 月 15 日至 12 月 15日,低温高湿地区种植时间为 12 月 15 日至次年 1月 31 日。
2. 4 选种、断种和蔗种处理
选种:选择无病虫害、健壮、芽无损伤的全茎或半茎做种。断种:水田每段种茎 2 ~3 芽;旱地、坡改梯每段种茎 3 ~5 芽;在下位芽的 2/3 处下刀,断种时避免种茎撕裂。
蔗种处理:断种后的种苗晒种 1 ~2 d,新砍种茎用 6%石灰水沾种 5 min,或用 50%多菌灵浸种 3 ~5min 后再下种 。
2. 5 规范化种植
旱坡地挖蔗沟沿等高环山深槽开沟,行距(沟心距)80 ~90 cm,沟底宽 20 ~25 cm,沟深 35 ~40 cm。水田挖沟应截田开沟,行距(沟心距)90 ~110 cm,沟底宽25 ~30 cm,沟深35 ~40 cm,下种芽数量水田为12 万芽/ hm 2 ,旱地为 15 万芽/ hm 2 。
种蔗时边开沟边下种,不晒蔗沟,下种时蔗种放在沟底板土上,下种方式呈三角形、双行、三行平植错位,芽向两侧,杜绝放天地芽,有利于出苗整齐一致。分 2 次施肥,底肥为施云南康丰实业勐糯复合肥厂生产的甘蔗泥沥有机复合肥 ( N ∶ P ∶ K =20 ∶ 8 ∶ 10)900 ~ 1200 kg/ hm 2 ;追施生长拔节肥,在5—6 月 中 旬 前 结 合 大 培 土, 施 尿 素 300 ~ 400kg/ hm 2 ,硫酸钾 150 kg/ hm 2 。 一次性施肥:施总养分大于 45%的缓释复合肥 70 ~ 100 kg/ hm 2 的肥料即可。 选用 10% *单·噻虫嗪颗粒剂、1% Bt、*虫胺颗粒剂 45 ~75 kg/ hm 2 等药剂拌肥根施后及时覆土或做底肥撒施蔗沟,用于防治蓟马、蚜虫和螟虫危害。 8%毒·辛、5%辛硫磷拌肥根施覆土防治蔗龟、白蚁等地下害虫。
用上沟潮湿细土盖种,表面呈板瓦形,盖种土厚度为 7 ~10 cm,盖种土要细碎,不留空隙。 在覆盖地膜前喷洒除草剂,用 40% 阿特拉津 2. 25 ~ 3. 00 kg/hm 2 对水 750 ~900 kg/ hm 2 或 80% 的阿灭净可湿性粉剂 1. 95 ~ 2. 25 kg/ hm 2 ,对水 750 kg/ hm 2 ,均匀喷洒蔗沟。 若用除草地膜可以不用喷施除草剂。
甘蔗全膜覆盖具有保水、保肥作用,抑草防病,驱鼠和保持土壤疏松等优点,增产增糖的效果明显。可分为半膜覆盖和全膜覆盖。 种植沟土壤相对含水量≥植沟土的水田采用半膜覆盖,盖膜时膜要拉紧,膜紧贴盖种土,膜两边用细土压实 5 ~7 cm。 地膜透光部分≥地膜透光,透光部分呈板瓦形。 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 70%的旱坡地、水浇地采用全膜覆盖,用宽 100 ~ 150 cm,厚 0. 01 mm 的地膜,或大于 120 d的降解膜覆盖。 沿种植沟垂直方向逐幅覆盖,两幅地膜边缘重叠 5 ~ 10 cm,地膜边缘及重叠处压紧压实。
覆膜期间,发现地膜被风吹开,或被牲畜踏烂要及时用细土压实,4 月底(分蘖盛期)揭膜。 不能自行破膜的蔗苗用木棍轻轻挑出,防止膜内的幼苗高温烧死。 在种植过程中,开沟、下种、施底肥、盖土、喷除草剂、盖地膜在1 d 内完成,避免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2. 6 加强中耕管理
甘蔗在生长期过程中,及时在大田上进行中耕除草、松土、施肥、打药等农事活动。 出苗分蘖期应及时补苗、定苗,干旱地块加强防旱,结合追肥小培土 1 次,及时中耕除草;伸长期拔除无效分蘖苗,结合追肥大培土 1 次,防止倒伏;成熟期及时剔除老、枯蔗叶,可以减轻病虫害,减少倒伏,利于后期砍收。
3 甘蔗绿色防控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加强病虫害监测,坚持早防早治,对症适时、适量施药,施药后安全处理农药废包装。
3. 1 加强植物检疫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在种苗调运时要认真进行检疫,确保种苗健康无检疫性病虫害。
3. 2 农业防治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选生长势强的品种。建立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每个推广品种面积在 1 hm 2以上,集中种植,保证种苗的质量和纯度。
深耕晒垡促进土壤理化性能转化,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的肥力,利用太阳能消毒,*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害。
轮作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方法,可以采用水旱轮作(甘蔗与水稻)、甘蔗与玉米、花生、大豆、绿肥等轮作的方法,提升土壤肥力。 甘蔗与大豆、花生、马铃薯等间套种,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害虫天敌抗虫,提高抗病虫能力。
有效茎在 6 万 ~ 7. 5 万条/ hm 2 ,行距在 1. 15 ~1. 2 m 有利于机械化种植和收获。 田间深挖排灌沟渠,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喷施微量元素,及时除草,使蔗田通风透光,降低蔗田湿度。 及时剥除脚叶、病叶,除去无效、病弱株,减少病原侵染循环。
3. 3 理化诱控
安装太阳能*虫灯诱*螟虫成虫,10 hm 2 安装一盏太阳能*虫灯;应用专用诱捕器,内置性信息素诱剂诱*害虫,以 30 套/ hm 2 的密度放置大田。
3. 4 生物防控
甘蔗螟虫属鳞翅目害虫,在甘蔗上钻蛀为害,蛀食蔗茎易感染凤梨病。 苗期为害造成枯心苗,减少了有效茎。 中后期为害蔗茎,蔗茎有虫孔和粪便,容易引起风折,造成糖分和产量下降。 一是通过有计划地释放天敌赤眼蜂,可以有效控制蔗螟数量,减少危害程度;二是套种蔬菜、绿肥等,利用草蛉、蚜茧蜂、赤眼蜂、食螨瓢虫、黄足肥螋 等害虫天敌。
3. 5 科学用药
中国蔗区害虫达 400 多种,病害 60 多种。 近年来,因气温上升,异常气候凸显,化学农药不科学、不合理使用等因素,导致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制约了蔗糖产业发展。 通过培训蔗农,提高蔗农对农药科学使用的认识,合理配比农药,安全使用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技术规程施药。
甘蔗主要病害有黑穗病、褐条病、锈病、梢腐病、凤梨病等 ,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蓟马、蚜虫、螟虫、黏虫等 。
锈病可选用 75% 百菌清、65% 代森锌、3. 5% 井冈·乙唑醇 500 ~600 倍液喷雾 2 ~3 次,间隔 7 ~10d 喷 1 次。
黑穗病应用 2% ~3%的石灰水浸种 24 h;50 ℃±0 ℃温水脱毒 2 h 进行种苗处理。 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种 10 min,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褐条病、黄斑病选用 40%硫磺三环唑、70% 甲基托布津 600 倍液喷雾 2 ~3 次。
高温多湿天气甘蔗易发梢腐病,严重时梢头腐烂而死。 发病初期(6—8 月)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 kg/ hm 2 混入 75%百菌清 1. 50 kg/ hm 2 、磷酸二氢钾 2. 40 kg/ hm 2 及农用助剂 300 mL/ hm 2 对水 750 kg/ hm 2 喷雾,7 ~10 d 1 次,共喷 2 ~3 次。
5—6 月要注意防治蓟马,若发现蓟马为害,可使用 70%锐胜 0. 18 kg/ hm 2 与肥料混合作为底肥或中耕培土时施用或用 10% 吡虫啉 1000 倍液,在早上10 ∶ 00 时前或下午 16 ∶ 00 时后重点喷甘蔗的心叶及叶尖进行防治。
每年 7—9 月注意防治蚜虫,加强田间巡查,发现局部发生受害要及时消灭蔗田中的虫害发生中心,防止扩散蔓延。 可使用 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0. 05 ~0. 30 kg/ hm 2 对水 750 kg/ hm 2 或 25% 的抗蚜威水分散粒剂 1500 ~2000 倍液喷雾。
甘蔗螟虫俗称钻心虫,被螟虫危害后的蔗茎极易引起风折,危害极大。 防治方法:一是通过测土配方康丰公司生产的甘蔗泥沥有机复合肥(N ∶ P ∶ K =20 ∶ 8 ∶ 10)900 ~1200 kg/ hm 2 混配农药福戈(20% 噻虫嗪 +20%氯虫苯甲酰胺)40 mL/ hm 2 用于底肥,均匀撒施蔗沟,提高防效;二是用 90% 敌百虫 500 倍液、95%*虫单原粉 1000 倍液喷雾。
甘蔗黏虫又称行军虫、剃枝虫,是一种多食性、迁移性、暴发性害虫。 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可选用51%甲维·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等农药进行防治。
3. 6 科学防治鼠害
甘蔗后期(甘蔗伸长末期至收获),注意剥除枯叶,防治鼠害。 用溴敌隆(0. 005%)毒饵或敌鼠钠盐配制谷物毒饵投毒灭鼠。
3. 7 加强统防统治,提高综合防控能力
甘蔗中后期容易发生病虫害,结合虫情测报及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有计划开展飞防作业。 飞防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 ,达到人药分离,防治速度快,作用面积大。 目前芒宽、打黑、勐糯、旧城、勐统等地实施无人机飞防作业项目,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