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便命令三个壮士出去挑战汉国,汉王便派出善于骑射者娄烦射*了这三个人。项羽大怒,于是就亲自披着盔甲,持着剑戟出来迎战。娄烦又想用箭射*项羽,项羽怒睁圆目斥责他,娄烦眼睛都不敢看,手也不敢发箭,于是就逃到了壁垒里面,不敢再出去。
刘邦派人悄悄问道这是谁?知道是项羽他大为惊讶。
于是项羽就靠近汉王刘邦,两人相互交流,在广武的一个小房子里。项羽想要和汉王刘邦独身挑战。没想到刘邦数落项羽道:你背负了约定,让我在蜀汉称王,这是第一条罪;又*了卿子冠军宋义,这是第二条罪;赵王的赵国不归还,还劫持诸侯的兵队,擅自入关中,这是第三条罪;烧毁秦国的王宫,挖掘始皇帝的陵寝,收尽墓葬里的财产,归你所有,这是第四罪;*死投降的秦王子婴,第五条罪;在南安城坑*了投降的20万秦国士兵第六条罪;作战的将领得到好的土地,而原先的诸侯后人都迁徙出去,这是第七条;
把义帝赶出彭城,自己作为首都,又夺取了韩王的土地,合并了梁,楚的土地,都收归己有,这是第八条罪;派人暗地里刺*义帝于江南第九条罪;为政不公平,大王的约定不信守,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这是第十条罪。我发动天下仁义的兵士,跟随诸侯诛*残酷的贼子,我只是派出一些受刑有罪的人来击打你,何苦要与你独自挑战?
项羽大怒。于是就拔箭来射*汉王刘邦,没想到射到他的胸部上。刘邦急忙捂着胸口,但是却用另一只手握着他的脚说,哎呀,这个贼子射到我的脚趾头了。
刘邦受了重创,病卧在床,张良强迫请求他站起来行军,以激励士兵,以使广大士兵安心,不要令楚国趁胜追击。刘邦于是就强行出去行军,病情更加严重,就急忙驰入了成皋。
解析:
黎明前的黑暗夜最黑指的是此时是关键时刻或者是紧急危险的时刻。需要提高警惕,更加的谨慎对待。黎明的时候月亮落下去了,此时整个天空都是黑暗的,没有一丝光明,四周也都是静悄悄的。这时的夜色是最黑暗最危险的。
就像在画画的时候,有一条明暗交界线。这个线所在的这个面积是最颜色最深的。因为它下面的暗部尚有其他地方的反光。但是明暗交界线,就像黎明一样,没有任何光亮的到来,所以他是最黑暗的。
《尚书》中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堆这个山需要九仞高的土已经堆到了八刃,但是却失败了。就像西西弗神话中,他每一次将石头推到快要到山顶的时候,石头就又会滚落山底。所以呢,西西弗就只有不停的每一次将石头推上山,然后又看着石头叽溜溜的滚下来。其实这也是众神对于西西弗的惩罚。
干一项事业,谁不是奔着胜利去的。可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尽如人意。即使你慎终如始,盯着结局出发也是中途会有很多的变化。《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此要多做准备,不要关键时刻掉链子。
- 一时的疏忽大意,由于心存骄傲,缺乏耐心和毅力,过度自信等都将导致功亏一篑。为此呢,要追求细节,力求完美,锲而不舍,保持谨慎。认真细致的执行任务。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面材料说的,刘邦为什么在此还重申项羽的10条罪状?这时可不是为了什么出师有名,而是心理,认知战。刘邦曾经在攻打关中的时候,提出了项羽的十大罪责。当初提出来主要就是为了师出有名。有一个好的说法,如替天行道,能够吸引更多的友军。
而此刻已到了楚汉战争的白热化,临近最后的阶段。此时的刘邦已羽翼丰满,有了足够的能力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又再次重申项羽的10条罪状,此刻就有些心理战的作用。在具体的攻打战术上,刘邦已经摸透了项羽。彻底的摧垮项羽还必须从他的心理战上用力。
攻人攻心吗。
刘邦想从根本上让项羽死的明白。其实刘邦在此提出的项羽的十大罪状,都是项羽自己做的孽,而跟老天没有关系。项羽的灭亡是因为他自己本身的一些缺点,发现错误后不改正。出现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归罪于社会,归罪于老天。
如果项羽若是还活着,给他一些活着的借口,他还会残害百姓。他在垓下失败后,有可能会渡过乌江。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
若在此战役中不让项羽死得明明白白,不知道刘邦是天命所选的话,他可能还会卷土重来,还会度过乌江。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老天的命令就是天理,按照天理行动就是在修道。修养自己的三从四德,遵守规矩就是一种教化。
项羽呢,不遵守各种规矩,如兄弟之理、君臣之礼、朋友之理、社会之理、自然之理、天地之理。他的10条罪状就是他的各种破坏规矩的反映。
刘邦是一个宽厚的长者,是天命所选,为什么还要拼死决战?因为黎明前夜色是最黑的。最容易发生变化的时刻,更加要小心谨慎。假好万全的准备。以免功亏一篑。次一点也要再迟几年革命才成功。
汉纪二第十卷 公元前204年
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您的鼓励是前我进的动力。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冯唐版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