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共餐文化根深蒂固,围桌共食是我们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也是亲友共叙情谊的重要形式。虽然自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得到了较为积极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重视并在餐厅和家中使用公筷,但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不习惯或无法接受使用公筷,认为拉远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感觉很“矫情”。
无论是在家或是在餐厅,多人聚餐时不使用公筷的最大弊端,就是传播病原微生物。就餐者的唾液由私筷直接接触饭菜,这些“口水菜”很可能沾染上病原微生物,再经由其他人的私筷被送入口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疾病感染风险。更不用说来回翻动饭菜、挑挑拣拣、舔舐私筷等这些不良的就餐习惯所增加的疾病感染风险。
例如可能诱发胃癌的幽门螺旋杆菌,就广泛存在于人的唾液、牙菌斑中。如果共用餐具、水杯,很可能会造成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和感染。数据显示,中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聚餐时,大家用私筷同吃一盘菜,只要一个人体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就有可能传染给同桌就餐的其他人,这也是不少家庭“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的重要原因。
除了幽门螺杆菌,唾液中还可能存在有其他多种病原微生物,因此,对于无法分餐的环境,公筷就显得十分必要。使用公筷公勺,既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使用公筷可能会让吃饭的过程变得稍加麻烦,但是对于健康百利而无一害,而且仍然能体会到中国传统聚餐文化的热闹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