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之一,它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在商鞅变法期间,他推出了许多措施,其中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就是“立木为信”。
这个故事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商君列传》一文中。当时秦孝公想要增强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扩大本国的实力,因此决定开展变法运动。两年后,秦孝公任用了商鞅,将变法一事全权托付给他。为了得到百姓的信任,商鞅便在都城南门竖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且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可以获得十两金。
然而,这个命令最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没有人愿意去搬动这根木头。商鞅于是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最终,有一个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这个故事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也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成语——“立木为信”。
商鞅变法的故事中还有另一个成语——“作法自毙”。这个成语意思是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这个成语也是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他的一些做法也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