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每看到大地上的春色,不觉会让人驻足欣赏映入眼帘的春日风景。当柳树垂下一条条嫩绿的枝条,脑海中自然而然的会浮现出一首赞美柳树的诗歌,一位唐代诗人写的咏柳诗。
我潜意识里产生一个想法:对于眼前的美景,一定要好好的再去解读这首咏柳诗。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或许是一种亲切感吧,因为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一直以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咏柳》这首诗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选编的一首古诗,诗歌的创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咏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呢?从题目就可以知道,因为这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咏物诗,显而易见,这首诗是咏赞柳树的。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咏物诗以描写所咏事物的形态,力求达到形似;又不一味地描摹所咏之物的形态,而是在诗中寄寓情志,力求达到神似。所以咏物诗有托物言志,在具体的描写上经常会用到拟人、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贺知章的咏柳也不例外,而起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比喻新奇精巧,灵活多样,四句诗用了三个比喻句,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加之在比喻中出现的拟人化写法,可以说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咏物诗中的佼佼者了。

一、写作特色
诗歌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吟咏柳树讽刺了那些得志的势利小人。你看,还是早春时节,柳树刚刚发芽,嫩叶都还没长出来,它便倚仗着强劲的东风,不可一世地左右摇摆,这不正像社会上那些毫无真才实学,凭借权势飞黄腾达后横冲直撞、嚣张狂妄的得势小人么?
但是要知道,柳絮遮天蔽日的时间不会太久,这世界很快会有让柳树枝叶凋敝的清霜来临。曾巩为人清正刚直,关爱百姓,他看不惯这种得知猖狂的小人,所以他警告他们:你们就算能横行一时,也不能横行一世,总有一天,你们要遭受正义的惩罚。
世人都说杨柳娇,此人却笑杨柳狂。曾巩写柳,写出了他的嫉恶如仇和浩然正气。这首诗和贺知章的《咏柳》一样,成为流传千古的写柳名篇。
二、古诗原文
咏柳
北宋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三、诗歌译文:
柳树杂乱的枝条上尚未长出嫩叶,但是柳条倚仗东风左右摇摆,很是猖狂。不要只看到看当前飞扬的柳絮蒙住了日月,要知道这世间有一天清霜会来临。
四、作者简介
一般人对曾巩的认识是,他是北宋江西临川南丰人,是以散文出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实曾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勤政爱民的大清官。文学上因为散文成就突出,把他诗词方面的光芒遮盖了。他的诗质朴雄浑、含义深刻,格调清新,成就上超过了“八大家”中的苏洵和苏辙。这一首《咏柳》,很有代表性。

诗歌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吟咏柳树讽刺了那些得志的势利小人。你看,还是早春时节,柳树刚刚发芽,嫩叶都还没长出来,它便倚仗着强劲的东风,不可一世地左右摇摆,这不正像社会上那些毫无真才实学,凭借权势飞黄腾达后横冲直撞、嚣张狂妄的得势小人么?
但是要知道,柳絮遮天蔽日的时间不会太久,这世界很快会有让柳树枝叶凋敝的清霜来临。曾巩为人清正刚直,关爱百姓,他看不惯这种得知猖狂的小人,所以他警告他们:你们就算能横行一时,也不能横行一世,总有一天,你们要遭受正义的惩罚。
世人都说杨柳娇,此人却笑杨柳狂。曾巩写柳,写出了他的嫉恶如仇和浩然正气。这首诗和贺知章的《咏柳》一样,成为流传千古的写柳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