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他的思想人无有好坏,环境和学习可以影响人生,所以他注重学和礼。
孟子: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环境上,比如人性如素丝,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句话就表达了他的思想更倾向于,环境影响性格,孟曰取义,这个义字就是个性。他认为个性,不放纵自我,也不侵害他人。
荀子:他认为人有天生的劣性,必须通过规划教育,严明的道德法律来规范人心,才能让人心和谐社会大同。
中国东汉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关于人性的学说。源于战国时期的世硕。王充在阐述世硕的思想时说:“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本性篇》)。
汉代董仲舒也认为人性有善有恶,天有阴有阳,人性有贪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