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字旁和北组成字有背bèi、bēi。
背[bèi]汉语文字
背(拼音:bèi、bēi),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背的初文是北,北的古字形表示两人相背。后来“北”表示方位之北,后世另造“背”表示脊背之背。“背”的本义指“相背”,引申用作名词,表示脊背,又引申为后面、后面的。还可引申为背诵。“背”还引申为离开。以上用法读bèi。“背”还有一个用法是用脊背背驮东西,读作bēi,
“朓”,现代汉语规范三级字,普通话读音为tiǎo,最早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朓”的基本含义为农历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引申含义为盈余。
说文解字注:(朓)篆体今正。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朓朒皆言月之变也。尙书五行传曰。
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朓则侯王其荼。注云。朓、条也。条达、行疾皃。
荼、缓也。日、君象也。月、臣象也。君政急则日行疾。月行徐。臣逡遁不进也。
元首寛则望舒朓。侯王肃则月侧匿。从月。兆声。土了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