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西方文化隨著網絡的連接,必然會產生衝突。也不必驚慌,因爲東西只有碰撞才會產生絢麗的火花。就以道教和佛教來說,道教產生早于佛教傳入,信仰都具有排他性,佛道二教必然要發生衝突。北魏時皇帝拓拔壽,宰相谌浩,都是虔誠的道教徒。公元四四六年,下令全國焚毀所有的廟院,。和尚尼姑,不論老少,一律處斬。這場屠殺,是佛教史上著名的“三武之禍”的一禍。不過拓拔壽的孫兒拓拔浚却信佛教。三武之禍其他二禍:五七四年,北周第三任皇帝宇文邕(號稱武皇帝)禁佛。唐朝第十八任皇帝李炎(號稱武宗皇帝)禁佛。道教經典在中國,代表中國文化,佛教經典在印度,代表當時的西方文化。不能否認佛教對中國文化,有划時代的影響。梵文表達出來很多事物,包括思想和意境,漢文往往不能表達,於是大量的詞匯產生,如“菩提”“涅槃”“剎那”之類,爲漢文注入新的血液。因譯經而創造出新的文体,使得白話文出現。若干高僧不能書寫,只能口述,一些低文化的門徒,將他們的談論,用樸實的文体記載下來,成爲一种格言式的“語錄体”。——這种語錄体以後被儒家學派广泛采用。在言語上,爲保衛本土文化的士大夫們沈約和他的朋友,根據梵文的啓示爲中國的方塊字,定出四聲——平上去入,使中國言語在音調上比以前更豐富。總之,中華文化是燦爛悠久的文化,她具有包容性,她能吸收异文化的精華豐富自己,擔心只是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