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又名映日果,果树枝繁叶茂,树态优雅,作为观赏植物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同时无花果果实味道浓厚、甘甜,老少皆宜,消费市场火爆,是一种种植效益很高的水果。在我们山东,种植无花果比较有名的是泰安市东平县,不论是品种产量还是种植规模,都走在全国前列。
但是,随着无花果树龄的增长,果园郁闭程度的增加,病原菌逐年积累,遇上高温高湿季的时候,很容易因病原菌残留或管理不当产生各种病害。无花果疫病是近年来无花果栽培上一种常见的病害,发生较为普遍,造成的危害很严重。在病害流行的年份,可使80%-90%的果实受害,导致果实腐烂,枝叶大量枯萎。马上进入6月份,雨季来临,无花果疫病进行高发期,因此,提前做好预防,防止疫病危害无花果,非常重要。
进入6月,全国多数地区进入雨季,天气变得高温、高湿,潜伏在土壤里的无花果疫病菌已经基本发育完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侵染。无花果疫病主要危害实、新梢和叶片,也能侵害幼芽,造成果实腐烂,枝叶枯萎,严重威胁无花果的正常生长,给种植户带来损失。对于来势汹汹的无花果疫病,我们必须要了解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才能够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果实受害,产量损失。
那么,在无花果的栽培过程中,作为种植户,该如何着手,对无花果疫病进行防治呢?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 熟悉无花果疫病的发病症状,以能够及时发现并精准识别无花果疫病
■ 弄清无花果疫病发生的原因,便于在栽培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避免疫病发生
■ 掌握无花果疫病的科学防治方法,从而对无花果疫病既能防也能控
首先,我们需要熟悉无花果疫病的发病症状,以能够及时发现并精准识别无花果疫病无花果疫病是由疫病菌导致的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侵染无花果的时候,主要危害果实,新梢和叶片也会受害,甚至还能侵染嫩芽,造成果实腐烂,枝叶枯萎。那么,无花果受疫病侵染后,果实、叶片等不同部位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呢?
一、果实受害症状
无花果果实受疫病菌侵害后,最开始在果实的表面产生圆形的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迅速扩大,变为性状不规则的腐烂病斑;当果实上的病斑面积扩展到整个果实的一半以上时,无花果果实便会腐烂脱落,落地后变为僵果。
二、叶片受害症状
无花果叶片受疫病菌侵害后,先是在叶片上产生褐色、形状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病斑呈轮纹状,蔓延速度很快;天气潮湿时,叶片病斑表面长出稀疏的白霉,当天气变干燥时,病斑干枯致病叶脱落。
三、新梢受害症状
无花果新梢受疫病菌侵害后,也是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当病斑面积发展到环绕枝梢一周时,新梢就会干枯、死亡。
那么,在无花果栽培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导致无花果发生疫病?无花果疫病菌以厚垣孢子、菌丝的形式寄生在病残体内越冬。等到第二年开春慢慢发育,等到夏初,温度达到25℃左右时,借助雨水和大风,病原菌传播到果实、叶片或新梢上,随后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以及游动孢子,借助夏季多风多雨的天气,对无花果整个植株进行重复侵染。因此,防治无花果疫病最重要的是要清除疫病病原菌。那么,哪些因素会加剧无花果疫病的爆发呢?
一、雨水偏多
无花果病原菌主要潜伏在土壤里,降水的时候,雨滴打落在土壤表面,将疫病病原菌溅到下部叶片上,造成侵染。因此,雨水偏多,病原菌侵染无花果的机会大大增多,对展叶期的无花果树造成严重威胁。
二、园内荫蔽,通风性差
随着无花果树树龄的增长,果园内荫蔽程度逐渐加大,导致园内通风透气性变差,一旦病原菌附着到植株上,病原菌的繁殖与蔓延将变得非常迅速,容易导致疫病连片发生。
三、病残体清理不彻底
病残体残留是无花果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病残体清理不足,只要温度条件适宜,遇上降雨,病原菌很容易的侵染到植株上,再在植株上分生出孢子囊,造成重复侵染。
四、地势低洼,树干低矮丛生
若种植无花果的地块地势低洼,遇降水容易产生田间积水,为病原菌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若树干低矮丛生,病原菌随雨水溅射到植株上的可能性增大,为疫病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五、高温、高湿
无花果疫病病原菌的发育温度为10-35℃,最适宜的发育温度为25℃,但当温度达到35℃以上高温时,病原菌的发育会受到抑制。因此,夏季的7月份和9月份是无花果疫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雨天不仅湿度大,而且温度适宜,病原菌繁殖速度加快,危害加重。
【重点】:
无花果疫病发生的主要内在原因是土壤中有病残体残留,外在因素主要是雨水量及园内的温湿度。在土壤带菌的情况下,如果雨水过多、树型不合理、树干低矮、通风性差,这样的情况下,疫病病原菌就很容易发生,若再遭遇断断续续的阴雨天气,疫病蔓延的会很迅速。
在弄清发病原因的前提下,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对无花果疫病进行防控,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整体预防思路】:
无花果疫病病原菌以厚垣孢子、菌丝的形式残留在病残组织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在外界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进行侵染。因此,防治无花果疫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病原菌的数量,消灭初侵染源,避免重复侵染。可通过选种抗病品种、彻底清理病残体、合理修剪树型、合理密植等方法,在减少病原菌基数的基础上,降低病原菌侵染植株的几率。同时在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园内积水。在发病初期,辅以药物防治,可以有效地减少无花果疫病的爆发。
一、选种抗病品种
无花果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较大,比如日内瓦白、加利福尼亚黑等品种比较感疫病。因此,种植户在选择品种时,应尽量选用来自法国的布兰瑞克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二、清洁田园、肃清菌源
要利用冬春季节,仔细清理果园,剪除残枝弱枝,并清扫地面上的落叶以及病残组织,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处理,并向植株上喷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三、合理整形修剪
因为无花果疫病是通过近地面的果、叶入侵,随后逐步向上传染,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提高无花果的定干高度,最低的叶片到地面至少在50厘米以上;同时要注意修剪,结果枝不要留的太长,最长不要超过1.5米,避免枝条下垂增加病原菌侵染的风险;冬季修剪过后残枝落叶要及时地清扫出园,集中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的数量。
四、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
以三年生果树为例,每亩栽植无花果30株-40株,不要过密,以保持园内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田间排水系统,在雨季来临时能做到及时排掉田间积水,以降低果园内的湿度;如果病残体没有清理干净,可在地表上铺设稻草或者用地膜覆盖土壤,以防止疫病病原菌随着雨水飞溅到植株上造成侵染。
五、药剂防治
在前面几点农业措施不能达到很理想的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药剂防治。在6月初无花果幼果期开始喷药,可选用1:2:200的波尔多液,或40%霉疫净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0%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5次。在果实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避免农药残留。
无花果疫病是近年来无花果栽培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病害,可危害果实与叶片,感染疫病后,对无花果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给种植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由于疫病是从近地面叶片开始侵染,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发现疫病的难度较大,因此,对于无花果疫病,防大于治。要在清理干净病残体的基础上,合理修剪、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再辅以科学的药物防治。如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无花果受疫病危害,保障无花果的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