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兰村汾河桥什么时候开始修建

首页 > 生活服务 > 作者:YD1662022-12-28 21:29:59

太原的汾河上一共有多少座桥?

搞清楚这个数字其实并不是一件太复杂的事,但却几乎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

有一个人能说清楚,他叫韩拴奎,不仅对汾河上的桥,对太原市的大小桥梁都如数家珍,是当之无愧的“山西交通设计大师”。

韩拴奎去年刚刚从太原市市政工程研究院院长的职位上退下来。从1977年分配进单位到退休,搞桥梁设计的37年间,太原市几乎每诞生一座新桥、每改造一次旧桥都曾让他呕心沥血。这些桥就像他的孩子们,每一座桥的生日、优缺点、相貌、造价他都了然于胸。

从北到南,汾河上有17座桥

对于汾河上桥梁的数量,韩拴奎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拿过一摞A4打印纸,边写边讲边梳理。

很快,一张白纸上从北到南密密麻麻列出了17座桥梁。从北到南依次是1、上兰村汾河漫水桥,建于1964年;2、和平北路汾河桥,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3、高速北环汾河桥,建于2002年;4、柴村桥,老桥建于1992年,2009年改扩建;5、北中环桥,2013年新建,当年开建当年通车;6、胜利桥,老桥建于1970年,2003年完成改扩建;7、漪汾桥,老桥建于1992年,2009年改扩建;8、迎泽桥,老桥建于1953年,1996年拆旧桥建新桥;9、双塔街管线桥,建于1993年;10、南内环桥,1983年开工,1988年建成;11、老军营南内环汾河隧道,因1971年11月开建,又叫“711隧道”,1973年建成;12、长风桥,2001年建成;13、学府街连长风商务区跻汾桥;14、南中环桥,2010年建成;15、祥云桥,2010年建成;16、通达桥,1994年建成;17、南环高速跨汾河桥,1999年建成。

罗列这些桥的时候,韩拴奎几乎是一气呵成。“‘孩子’多了难免混淆,所以按方向顺序排列比较好数。”韩拴奎笑笑说。

时代变迁,桥来见证

汾河是黄河在山西省内的支流,源头在山西省宁武县,流经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6市29县,全长713公里。其中,在太原境内贯穿南北,全长一百公里,占到整个汾河的七分之一。

从前,汾河上没有桥,百姓往来唯有靠渡船。“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说的就是当年“汾河晚渡”的胜景,曾被誉为古晋阳八景之一。

1942年日军攻占太原后,为了方便输送军用物资,开始在汾河上建桥。1942年开建,1943年完工。那是太原市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老太原人都叫它洋灰桥。

1953年,进入新中国后,中央对太原市市政建设首次投资修建了迎泽大桥。这也是太原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桥梁。“迎泽大桥1954年1月1日通车,全长480米,车道宽12.4米,无论从施工速度还是从修建规模上看,都堪称当时的华北第一桥。”韩拴奎说。

进入上世纪60年代,仅有的一座迎泽桥已远远无法满足城市运输的使用。大约60年代末,太原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开始着手设计胜利桥。1970年9月,全长487.6米的胜利桥建成通车。这是一座双曲拱连续拱桥,它的特点是构件拼装、造价低,便于施工,工期快。这也代表了当时国内桥梁建设的新趋势。

上世纪70年代初建造的汾河隧道是山西省修建的第一座隧道。“当时全国同期开工的一共有三条隧道,除了我们,还包括上海黄浦江隧道。无论长度还是技术,我们的汾河隧道都属于领先。没有先进机械设备,修隧道东段时,让汾河改道从西岸流过;待隧道西段修好后,再让汾河改道从东岸流过。两段隧道接通后,汾河才恢复了正常河道。”虽然当时韩拴奎还未到“市政院”工作,但他随后看到汾河隧道的修建资料还是感慨不已。

要说上世纪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桥,当数南内环桥了。这座桥历时五年修完,属预制装配式预应力变截面连续桥梁。韩拴奎介绍,南内环桥全长590.5米,创造了省内桥梁史上的多个之最。一是预应力运用之最,二是预制装配转换体系之最,三是全飘浮抗震体系之最(这同时也是国内之最),四是钻孔灌柱装65米深度之最。“当时我是亲眼看着的,水泥哗哗地往粗壮的桥柱里面灌,这桥质量绝对过硬。”

1992年建成的漪汾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是中承式连续拱桥,最大的亮点是桥两侧一个个犹如彩虹般的红色的桥拱,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桥也能成为城市景观。之后的很多年,漪汾桥一直作为太原市的一座地标式建筑,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形式的城市形象宣传中。

2001年,太原实施南移战略的标志性建筑——连接长风大街的长风大桥建成,长风桥主桥长571米,宽52.5米。超过了迎泽大桥,成为新的“第一桥”。

自此,一座座更时尚、更亮丽的现代化大桥开始将汾河装点得更加迷人。2008年,奥运火炬在太原传递的那一天,西起新晋祠路、东接龙城大街的祥云桥正式开建。祥云桥在设计上采用了国际上最新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三根弯塔柱组成斜拉桥主索塔结构,全高100.5米,三根弯塔柱形成了三维变化的结构组合,仿佛一朵迸发灵感与创新精神的火焰;2010年,外观设计宛如大雁展翅的南中环桥开建,双向8车道,主线全长2608米,与东西立交桥浑然一体,颇为壮观;2013年,省城首座大跨度景观步行桥跻汾桥建成,东起学府街,跨越汾河,西与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相接,整个桥体采用全钢结构,全长1.1公里,桥面单幅宽6米。其造型为两条纽带,双弧交叉的桥面与连续变化的连接杆件,形成了一个DNA分子的空间结构,蕴含着新旧传承的含义,被誉为架在汾河上的“摇篮”。就是因为它是一座专用人行桥,也是省城首座大跨度景观步行桥,所以取名跻汾桥。跻:有登、上升之义。就在这年,北中环桥也如火如荼地开建了。北中环桥是世界上首座对称五拱反对称五跨非对称斜拉索桥,2013年开工建设,当年实现全线竣工通车。这座桥造型现代,宛如一条腾飞巨龙。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汾河水面上的形态各异的跨河大桥彩灯齐放,“看着这么多漂亮的大桥,觉得我们太原也有大城市的气派了。”好多太原市民都有相同的感受。

旧桥改扩建,同样够精彩

“随着城市的发展,汾河水上多座服役年代久远的旧桥因桥面过窄等原因,渐渐无法跟上城市交通的发展。但风雨沧桑数十年,它们已然成为百姓心中永恒的记忆。于是,原址拆改或拓宽扩建成了保留建筑原貌的最好方式。”从1996年重修迎泽大桥开始,韩拴奎几乎参与了太原市所有的旧桥改造项目。

改造最为成功的两座桥,一座是迎泽大桥,一座是漪汾桥。这两座桥后来不但受到太原市民的普遍褒奖,还获得了省级大奖。

旧的迎泽大桥在工作了40多年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1996年,旧的迎泽大桥和离它不远处的洋灰桥一并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主桥长511.6米,宽50米,包括双向8条机动车道、2条非机动车道和2条人行车道的特大型现代化桥梁。“新的迎泽大桥采用了预应力变截面连续箱梁技术,也就是整桥连续,500多米桥面没有一条接缝。这项技术在全国都属于领先水平。”提起这项技术,韩拴奎至今还颇为自豪,“那么长的距离没有一条接缝,这在理论上是能够实现的,但实践过程中,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漪汾桥的改扩建原则,第一要保持原貌,人们的城市记忆不能丢掉;第二是要把原来的混凝土桥面改成钢桥面,一方面减轻桥面的自身重量,另一方面要提高它的承载能力;第三,非机动车道新建上承式拱桥结构,与原有的拱桥形成呼应。从桥上面看,除了拓宽,桥的外观没有变化,但从侧面看加了一些钢结构。使整座桥看起来更精致。也就是说,改扩建后的桥只能增色不能减分。从改建结果来看,韩拴奎和他们的团队任务完成得很好。

从业三十多年他走过的桥比走过的路还长

一个优秀的桥梁专家,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细如发丝的严谨,还要有很强大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韩拴奎能够成为太原市乃至全省首屈一指的桥梁专家,正是因为他具备了以上所有的品质。

1996年重修迎泽大桥的时候,他天天骑一辆自行车往返于单位和施工地点,有时施工过程中遇到技术瓶颈,干脆吃住在工地,数里之外的家都顾不上回。那段时间,父亲病重都忙得回不去,直到父亲的后事处理完半个月,他才第一次踏进家门。虽然迎泽大桥的成功改建使他得到了当年“太原市劳动模范的”的殊荣,但未能陪伴老父亲最后一程却让他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有时为了攻克一个技术上的难题,他整宿地研究图纸不睡觉,天亮后洗把脸就往工地跑。一次傍晚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暴雨,别人都是拼命往家跑,只有他,是披上雨衣往工地赶。他不放心在建的桥,他要第一时间掌握桥面上的排水情况。

修建北中环桥的时候,凌晨一两点了,他才从工地出来打车去市政府汇报工作。出租车司机听说他是设计院的工程师,大为惊讶地说,一直以为工程设计师就是坐在办公室画画图纸就可以了,没想到比建筑工人还要辛苦。他苦笑地说,办公室对他来说就是召集大伙儿开会的地方,他大部分上班时间都泡在一座座在建的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辈子我走过的桥比很多人走过的路还长。”韩拴奎说着,不经意间看了下脚上的黑皮鞋。那是一双纯黑的没有网眼的皮鞋,里面还套着一双黑袜子。在这样的三伏天穿那么厚看起来的确很热,但韩拴奎说自己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穿那样的鞋。底子厚,还能防雨。

本报记者 贾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