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没有任何的理想,没有任何的目标,没有自己心中在乎的人,所以说整个人才会表现的,这样在这个世界之中,只有当你能够得到周围的所有的人的认可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一切的东西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力量,让你整个人变得无比的坚定自由。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楼主形成这种性格的可能原因,
遗传因子:
而天性淡漠,抑郁质的人往往在大多数情况下要么趋向保持置身事外,隔岸观火的心态,要么因为缺乏自信而不敢进行干预。都未曾"介入“事件,何来的同情怜悯投入贡献?
仅仅从表象和行为,完全无法判断哪一类人更善良更高尚更美好。因为你无法探究每个懂得关怀的人,其行为的形成机制和背后动机。
后天形成
:除却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人的冷漠是生长环境(家庭,学校社会etc.)无奈造就的。先说社会大环境,比如部分答案提到的整个社会环境信任缺失,好心却被讹(失足妇女啦,老人啦,弱势群体啦,都可能成为利用你善心进行敲诈的勒索者)。再说家庭和学校环境,我个人对此体会颇深。在高中以前,天性使然,我的性格犹如所有青春期盲目自信和乐观的少女般,对任何人事物都怀抱一颗坚决相信,热爱和无私贡献的心态。我爱朋友,付出只求让对方和彼此都开心,不求其他回报。我关心家人,对于父母常年在外对我缺乏心灵层面的沟通和关怀的现实也从无抱怨。遇事积极向上,被学校众多人熟知因为这个女孩”无论何时都在微笑,大笑,或者狂笑“。
然而就是这样的我,在青春期敏感时期恰好经历了一些家庭和生活的变故,导致我在高一那年自行启动了
防止受伤的心灵防御机制
。那年的我天真地以为只要不去爱不去投入不去身临其境,就不会受伤。于是我开始对人事物采取了一种怀疑和远观的态度。不再随便敞开心扉,也失去了爽朗和随心所欲的笑。从那以后,我的确很少因为外物而受过很重的打击和伤害。试想被你界定为毫不相关或者关联度甚低的人事物,怎么可能给你造成莫大的伤害?最多受自己负面情绪烦扰罢了。
结果就是,不再容易受伤的我也不那么容易快乐了。我的天性和我后天养成的行为模式在不断撕扯,打架和抗争。 直到现在我还在努力地从那个自我设定的真空中往外挣脱,因为我
宁愿做一个会说错话做错事却真诚鲜活的人
,也不愿意做一个生活在套子里,做什么事情都隔岸观火,明哲保身的人
。我想建议楼主去追根溯源,分析一下现在的性格成因,尤其是在自身已经对此产生困惑并且影响到自我认同并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的情况下。
有些关怀,不仅仅是给人带去温暖和快乐的源泉,甚至可以称作义务了吧!比如照顾生病的亲人etc.(大家觉得呢?)
如果你想,请开始采取行动吧,不要矫枉过正,当然也不要催眠自己天性使然blablabla,
因为你知道从自省开始,性格是可以慢慢塑造和改变的
。不妨从向周围懂得关心和爱的亲人和朋友身上学习一些关怀小习惯开始,和身边的人慢慢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模式。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渐渐体会到拥有关怀的能力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祝好!不要失去想要成为一个温暖的人的信念,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