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它与“以德服人”的思想异同
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与《老子》所讲的“以德服人”基本思想相同,即我们所讲的“以德服人”是以德服人最好的一种方法。就如:你认为是正确的,那就错了。比如:你认为不好的事可以原谅,但你不能对他人讲。就如:“以德服人”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好。这是与“以德服人”最大的区别。
二、它与老子同“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异同
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与现在流传的《道德经》相比较,它认为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与现在流传的“大智若愚”“以小博大”“不以善小而不为”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无为而无不为”强调人应该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对待名利事物。因为只有谦逊才能做得到无私,做不到无私就会被功名利禄所迷惑。同时还指出“无为而无不为”需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成功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因此在人们追求功名利禄时一定要坚持原则不动摇。三、它与老子同“无为”思想异同
马王堆《道德经》中提出了“无为”思想。“无为”的本意是指不干涉世事,不做无谓的事,但它并不是放任自流。《道德经》第八十九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争之则名不正,言不顺,虽执一而执百。”就是强调了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不能去争的。因为人们总是认为,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事物有好有坏,有的错。
四、它与现在《道德经》异同
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它的内容涉及到了治国、治身、治学、修身、齐家等方方面面。它在语言上采取了较为精炼的语言。但同时又不失道家的“无欲”思想。在这里我要说的是道教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道教作为一个宗教组织,它对于文字有严格的要求:一要准确,二要自然,三要真诚,四要谦虚。
两者区别如下
1. 章节顺序不同: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的章节顺序与现代版本略有不同。现代版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每部分又分为上、下篇。而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的章节顺序并非如此。
2. 文字表述不同: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的部分文字表述与现代版本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版本传承过程中的版本修订、语言演变等原因导致的。
3. 编排方式不同: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的编排方式与现代版本不同。现代版以章节为单位进行编排,而马王堆帛书版《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和现代版本的《道德经》确实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一些章节、段落的顺序、文字表述以及编排方面。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是出土于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文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现代版则是根据古代版本流传至今,可能经过了不同的版本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