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30×27=
948÷4+515=
842-33+542=
143×6×131=
632+78-319=
7×215+190=
196÷4-33=
(577+781)÷7=
27×1+131=
(327-280)÷1=
408-263+392=
108×9+60=
784÷49=
12×60-391=
390÷3×163=
38×101+403=
三年级下册数学中的脱式计算乘除法,主要是将复杂的计算过程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步骤,逐步求解。
乘法的脱式计算
乘法脱式计算通常是将一个较大的数分解为几个较小的数相乘,然后分别计算这些较小的数的乘积,最后再将它们相乘得到最终结果。
例如,计算 24 × 15,可以将其分解为 (20 + 4) × (10 + 5),然后按照分配律展开计算:
(20 + 4) × (10 + 5)
= 20 × 10 + 20 × 5 + 4 × 10 + 4 × 5
= 200 + 100 + 40 + 20
= 360
除法的脱式计算
除法脱式计算通常是将被除数或除数分解为几个数,然后利用除法的性质进行逐步计算。
例如,计算 100 ÷ 25,可以将其转化为 (100 × 4) ÷ (25 × 4),然后简化计算:
100 ÷ 25
= (100 × 4) ÷ (25 × 4)
= 400 ÷ 100
= 4
计算公式及方法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
除法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商不变
方法:
观察题目:首先观察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判断是否可以应用脱式计算。
分解数字:将较大的数或复杂的数分解为几个较小的数或易于计算的数。
应用运算律:根据乘法分配律或除法的性质,将复杂的计算转化为多个简单的计算。
逐步计算:按照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逐步计算每个简单步骤的结果。
得出答案:将所有简单步骤的结果组合起来,得到最终答案。
通过脱式计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除法的运算过程,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