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朋友问我:昨天用棉签给孩子清洁了耳朵,掏出了很多耳屎,今天孩子一直在说耳朵痛,怎么回事?我想应该是耳内感染或是鼓膜穿孔了,告诉他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掏耳朵可能一时舒服,或是看到掏出了耳屎觉得很有成就感。但由于掏耳朵导致耳朵出血、耳膜穿孔的事件举不胜举。美国的一项研究就发现,每个月都有约1000个孩子因为掏耳朵导致耳朵受伤,被送进急诊室。在中国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但数量绝不会少。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做很多的事情就能保证孩子的耳朵清洁。耳屎通常对人体来说是有益的,侵入性的耳内操作可能会损伤耳道和鼓膜,严重者可影响孩子的听力。
耳屎(耵聍)的作用?耳屎,又称耵聍。是一种耳道内的疏水、保护性覆盖物。它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避免水渍、感染、创伤及异物损伤的作用,还能阻碍声波伤害耳朵。耵聍在耳内蓄积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偶尔可引起令人烦恼的症状,如听力下降及耳部不适。随意掏耳朵容易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破坏耳道皮肤的保护层,造成感染和创伤。
清除耵聍的适应症?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就算是清除耵聍也不能随意而行。符合以下适应症的儿童可以考虑清除耵聍。
- 出现耵聍所致的症状(如听力下降、耳痛、耳闷胀感或瘙痒)的孩子。
- 无法表述症状的幼儿,也应考虑耵聍清除。
- 对于无症状的孩子不可以进行耵聍清除操作。
有些孩子耵聍太多,引起耳痛甚至听力下降,就需要清除耵聍了。清除耵聍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不适当的清除可导致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常用以下3种方法。
- 耵聍溶解剂。耵聍溶解剂主要用于无耳部感染、无鼓膜穿孔或无耳科手术的患儿。耵聍溶解剂可以溶解耵聍使其容易排出,但需注意其可以导致过敏反应、外耳道炎、儿童、短暂性听力下降或头晕。
- 耳道冲洗。耳道冲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耵聍清除方法之一。专家共识支持耳道冲洗法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用于清除耵聍。常见不良反应为水分滞留导致皮肤浸渍及潜在感染。
- 手法清除。手法清除较其他两种方法更快捷,并且不会使耳道处于潮湿状态。这种方法需要具有丰富经验和相应设备的临床医生进行。不当操作可能会引起耳痛、出血、撕裂及鼓膜穿孔。
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的耳廓可能会有一些分泌物,或是洗澡、游泳后会进水。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安全的方式帮孩子清洁耳朵。
- 进行日常例行清洁。耳廓的耳垢可以用干净的湿毛巾或婴儿湿巾轻轻来回擦拭,目的是去除任何可见的耳垢或污垢。请勿将毛巾或湿巾插入耳道,这可能会导致感染或影响耳垢。也不要在毛巾上使用肥皂或者沐浴露等清洁用品,只需要将毛巾弄湿并拧干水分即可。
- 游泳和洗澡后,将耳朵倾斜在干毛巾上。保持耳朵干燥和清洁耳朵一样重要。孩子游泳或洗澡后,让他们倾斜头部,将耳朵按在毛巾上,有利于水从耳朵中排出。
科学的育儿方式渗透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侵入耳内操作容易引起耳道损伤,严重者可影响听力。即使是日常耳部清理,也需要正确的方法,需要家长不断学习以保证宝宝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