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最高楼,北京最高的十栋楼

首页 > 生活和情感 > 作者:YD1662023-04-21 03:10:31

当时中国受苏联影响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就需要高等人才。所以国家把北京的一些综合学校和学院,通过拆分组合,形成了八所专门学科的大学。

这八所大学的专业都是当时发展工业最需要的:农、林、地质、矿业、钢铁、医学、石油、航天。他们奠定了新中国发展的科技基础,培养了很多的人才。

后来这些大学经历了一系列演变,其中四个还迁到了中国的其他地区。最后回来了三个,石油大学没有回到学院路。

这几个大学最初的名字和最后的名字如下:

维基百科:

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昌平)

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之一部(东校区)

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

对于具体每个大学的变迁历史,有很多更详细的介绍文章,我就不细说了。

后来以这八所学校为基础,更多的大学陆续加入了聚集区。比如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迁入学院路附近。

1999年是海淀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当时由北京市教委牵头,联合学院路地区的13所大学,成立了“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

2002年这个共同体包含16所高校,2012年发展到21所高校。

将一系列高校放在一起,便于资源互通和管理。这些学校有统一的教学管理体系,共同的选修课,以及统一的网站。学生通过网站选课、注册,统一查看成绩。下图为共同体的网页:

北京中关村最高楼,北京最高的十栋楼(9)

这21所学校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不算独立的学校,华北电力大学在昌平,北京联合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朝阳。

因此下图中一共标了16所学校。

北京中关村最高楼,北京最高的十栋楼(10)

所以现在海淀区南部的29所本科大学,有一多半都在学院路一带。

除了学院路,海淀区还有一个地区也可以算是大学聚集区,就是魏公村一带。见下图:

北京中关村最高楼,北京最高的十栋楼(11)

这个区域的大多数大学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从延安过来的。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延安的陕北公学。

中央民族大学,前身为1941 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校。

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队。

所以我推测,魏公村一带大学的聚集,可能是当初一批延安的学校要搬来北京,进行统一选址的结果。更具体原因以后如果有时间,再详细研究。

至于海淀剩余的大学,排布都比较零散,就不再具体论述了。

结语:

海淀区南部集中了北京、乃至全国一流的大学资源,这是从建国开始,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而来的。

大学聚集区的形成,离不开国家的推动。通过不断地投入和调整,形成了目前的局面。

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聚集,为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支撑。

本文作者:城市丛谈(KKND2080)。禁止转载。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