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乌鸫外表具有迷惑性,单纯外表判断公母不靠谱
也就是说,部分乌鸫的外表是具有迷惑性的。有的明明是只母鸟,但是却长了一副公鸟的外表(即母鸟公相)。而有的则是相反,明明是只公鸟,却长了一副母鸟的模样(即公鸟母相)。或许乌鸫也和我们人类一样,在长相上,也具有“随父随母”现象?不管怎么说,单纯从外表来分辨公母,确实并非十分靠谱的方法。相对而言,听鸟叫声才是目前更为靠谱的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区分:
(1)开始鸣叫的早晚和频繁程度。
从鸫龟先生饲养乌鸫小黑和二黑的经历看,如果是公鸟的话,开始鸣叫的时间非常早,通常在雏鸟一个多月大时,就会开始小叫。而且叫的次数也频繁,每天早中晚,吃饱喝足了都会鸣叫,时间相对固定,每天到了时间就会叫。而母鸟在雏鸟期虽然也会小叫,但并不爱叫,属于偶尔鸣叫型的,并没有规律性。换羽毛以后,公鸟鸣叫的更为频繁,每次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叫声也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多变,母鸟同样不爱叫。
雏鸟期越早小叫,鸣叫潜质越好
(2)从鸣叫的声音特点判断。
在未换羽毛的雏鸟期,公鸟和母鸟都会小叫,但声音不同。公鸟的叫声更为低沉沙哑,而母鸟声音更为尖细、圆润。换羽毛后,公鸟开始有意识的学习不同声音,花叫声越来越好。而母鸟,仍然多数时候,只是偶尔“喳喳”或“啾啾”叫两声。
综上所述,对于绝大部分乌鸫,通过比较外表的不同,是可以做出公母区分的。但由于有些乌鸫是母鸟公相,有些则是公鸟母相,此时需要通过乌鸫鸣叫的声音来进行判断。爱叫的是公鸟,不爱叫的是母鸟。具体来说,在排除了生鸟和养功原因外:
(1)外表符合公鸟特征,且爱叫、爱花叫的,可以确定为公乌鸫。
(2)外表为公鸟特征,但不爱叫、不会花叫的,可认为是只母鸟。
(3)外表为母鸟特征,但爱叫、会花叫的,实际是公鸟。
也就是说,当我们所养的乌鸫,在外表上和鸣叫声特点上,都符合公鸟特征的话,这是最好的,可以确认为公鸟。如果外表与鸣叫特点不一致,产生了冲突,那么应该以听鸟鸣叫声为主进行判断。听叫声比单纯依靠外表来区分,更为靠谱。
四、结语每年的秋末冬初,笼养的宠物鸟乌鸫,陆续度过换羽期,重新开始了鸣叫期,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夏季。如果所养的乌鸫,此时还不爱叫,在排除生鸟和饲养不当等原因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养了一只母鸟。虽然乌鸫母鸟也会叫,但与公鸟相比,非常不爱叫。
对于大部分乌鸫而言,通过比较头部、羽毛、体型等外表的不同,是可以很快区分出公母的。但外表确实存在一定的迷惑性,有些鸟是母鸟公相,有些则是公鸟母相。这时需要通过听鸟叫来判断,公鸟开叫的早,叫的勤,每天基本在固定时间鸣叫。而母鸟基本不叫,属于偶尔鸣叫型。也就是说,不管外表如何,可以认为,只有爱叫的才是乌鸫公鸟。
【鸫龟先生说明】:本文为鸫龟先生个人理解,如有不当之处,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鸫龟先生,解说不一样的养龟、养鱼和养鸟之法,领悟简单、自然、快乐养宠之道,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