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百货店在小众香氛品牌方面很难尝到甜头。即便是国内百货店王,北京SKP也仅仅有6个品牌入驻。整体上看,中高端定位香氛品牌有55.9%选址在购物中心,25.4%选址在百货。
某进口香水代理商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透露,“小众香氛品牌全年在中国市场的开店名额有限,基本上最多一年开十家店。所以在门店选择上,选择氛围、客质更好的中高端购物中心。”
从城市选择上看,前些年,对于国际高端沙龙香水品牌而言,一线城市居民强劲的消费力,对沙龙香水品牌一定的认知度是支撑品牌进入市场的重要原因。如今以南京、杭州、成都、武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也不断获得高端沙龙香水品牌的青睐,门店数量和一线城市相比差距较小。
以Jo Malone为例,其在新一线城市门店总数(24家)甚至超过一线城市(20家),L’Artisan Parfumeur、By Killian及Editions de Parfums FredericMalle在一线及新一线的门店数量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的“势能”背景下,国货香氛品牌也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特别是通过以文化、场景为核心的旗舰店打造,国货香氛品牌也同样受到了中高端购物中心的热捧。
今年4月,闻献北京首店“密窖空间”在SKP-S开业,业绩表现不俗;观夏在万象天地的“东方庭院”概念店不仅排队到了晚上10点,还创下品牌单日全国销售记录。
整体而言,小众香氛品牌更热衷的商场包括以太古、新鸿基、恒隆为代表的港资和以华润为代表的国企。从占比上看,太古旗下斩获的小众香水品牌门店数量占比高达14%,华润则占据19%。
单品牌线下店或是最好的出路
相较于往年,进口美妆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会选择从线上开始试水不同,CREED、Penhaligon's、L’Artisan Parfumeur等小众香氛品牌却选择率先从线下市场开始布局。
数据显示,37%的香氛品牌选择开出专卖店;53%品牌采取集合店、专柜售卖的模式在制造声量与高成本之间寻求平衡点;10%品牌通过“形式灵活、成本较低”的快闪店试水线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