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人都认为,七夕节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但其实真相并非如此。七夕节又别称乞巧节,这个节日最早的起源是来自于当时中国人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古人从很早就开始研究星空的奥秘,通过对星空的观察以及研究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观星文化。古时为了将星宿与地面地貌联系起来,古人将天空也分为特定的区域,这种行为也叫做“分星”。
当时有六颗星组成的星宿,就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古人认为这几颗星很像头顶两只角,却只有三足的牛,所以将其命名为“牵牛”,而在牛宿的北面有三颗较亮的星,古人将其命名为“织女”。
相传织女其实是编织云彩的女神,所以很多女子在乞巧节这天向织女许愿,希望能够拥有与她一样出神入化的技艺,后来民间根据牛郎织女星的位置,进一步美化加工,赋予其充满浪漫气息的爱情故事。
由于西方情人节文化的侵袭,有关部门为了保护传统文化,提议将七夕作为中国的情人节,但其实传统的情人节其实是上巳节。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并非是空口白话,在《诗经》中就对其有所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那么上巳节是什么时候呢?上巳节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而这天也是“祓禊(fú xì)”的日子。在这天人们都要在水边举行祭祀,在巫师的指导下洗濯去垢,渴望能消除一年的不祥,为迎接新年做准备。《后汉书·礼仪志上》曾描述上巳节:“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说是举行祭祀其实就是在干净的水域里结伴洗冷水澡。而上巳节也称桃花节,是古代汉族少女举行“笄礼”的日子,在这天少女们会穿上漂亮的衣服,结伴去水边游玩采兰。
先秦之后,三月三情人节便在各代延续开来,唐朝时大诗人杜甫的一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是将上巳节婀娜多姿的浪漫风情烘托至最高点。在这天人们除了祓禊之外,还要游玩踏青,青年男女互相泼水嬉戏自由择偶,在互相确定心意之后还要以芍药定情,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情人节。
在这天人们还会临水设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所描述的就是一次文人雅士参加上巳节的活动,“曲水流觞”一词也来源于此节日。在上巳节参加宴会的人们要在水边摆好坐席,带上精美的茶具和芬芳的鲜花,期间盛这酒的觞放置在流水之上,任期随曲水漂浮,酒杯停在谁面前就要一口饮尽,还要吟诗作对,风雅异常。
时间的流逝,朝代的更迭,随着宋朝的建立,各种礼仪制度的限制下,上巳节便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不可否认其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