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作者:放荡不羁药匣子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以下简称《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利巴韦林剂量的调整,提出可加用利巴韦林,成人首剂4 g;次日每8小时一次,每次1.2 g、或8 mg/kg iv,每8小时一次。
利巴韦林排新冠肺炎治疗C位?当时看到文章时发现很多小伙伴纷纷留言到:可以为利巴韦林正名了吗?真相确实如此吗?
图1
利巴韦林是临床常用的一类抗病毒药物,但它在体外对SARS-CoV的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只有很高浓度的利巴韦林才能暂时抑制SARS-CoV,而这个用量在临床上是很难达到的。一些研究表明,在治疗SARS-CoV时,与单独使用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案相比,利巴韦林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改善临床结局并降低死亡率,对SARS患者有更好的结果。
更新的《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指出:
抗病毒治疗:目前没有确认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可试用a-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500万U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 ml,每日2次)、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 mg/50 mg,每粒)每次2粒,每日2次,或可加用利巴韦林(未修正之前:成人首剂4 g,次日每8 小时一次,每次1.2 g,或 8 mg/kg iv.每8 小时一次)。
需注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和其他相关药物的相互作用。
《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原抗病毒治疗方案中加入了利巴韦林。
而在另一项的SARS患者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的比较,并没有发现利巴韦林优于干扰素,相比之下干扰素可改善临床和一些实验室数据。利巴韦林与干扰素的联合更多的是应用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患者,口服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时,利巴韦林可提供额外的益处。
修正之前的用量是否是错误的?来源于哪里?这里首先要强调是,很多人误认为首剂4 g,次日,1.2 g/次/ q8 h是静脉注射的用法用量,而实际上这是口服的用法用量。其实我们仔细阅读诊疗方案就会明白,利巴韦林成人首剂4 g,次日,每8小时一次,每次1.2 g, 或 8 mg/kg iv,每8 小时一次。
而这样的用法用量是香港大学非典型肺炎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对后来的SARS-CoV和MERS-CoV的治疗方案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图2
图3
原文:
Once the diagnosis of SARS was established, ribavirin was given for 14 days (4 g oral loading dose followed by 1.2 g every 8 hours, or 8 mg/kg intravenously every 8 hours if the patient could not tolerate oral treatment)
一旦确诊为SARS,利巴韦林给药14天(口服负荷剂量4克,之后每8小时1.2克,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口服治疗,每8小时静脉注射8 mg/kg)
由于首过效应,所以口服时需给予负荷剂量。
图4:来源医政医管局
我们可以看到修正后:利巴韦林剂量为500 mg,每日2-3次,静脉输注。
利巴韦林配置时可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后静脉缓慢滴注。0.5 g,每次滴注20 分钟以上。
利巴韦林有哪些值得我们警惕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如下:
1. 溶血性贫血
这也是利巴韦林最主要的毒性,在一些SARS患者使用利巴韦林的资料中,利巴韦林使用受限主要是显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尤其是溶血,据报道其占68.5%。可逆性骨髓抑制也与口服高剂量的利巴韦林相关。
2. 大剂量使用的心脏损害和呼吸道不良反应
包括滴鼻在内的大剂量使用,均可导致心脏损害,因此对于重度或不稳定型心脏病患者应避免使用。对呼吸道疾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
3. 全身不良反应有疲倦、头痛、虚弱、乏力、发热、寒战、流感样症状等。
4. 神经系统症状有眩晕;精神系统症状有失眠、情绪化、易激惹、抑郁、注意力障碍等。
5. 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减退,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度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
6. 肌肉骨骼系统症状有肌肉痛、关节痛。
7. 皮肤附件系统有脱发、皮疹、瘙痒等。
8. 有的可能还会出现味觉异常、听力异常等表现。
由于利巴韦林具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可能导致受暴露胎儿的出生缺陷或死亡,因此利巴韦林禁用于*妇女和*妇女的男性伴侣。对于接受利巴韦林治疗的女性患者及男性患者的女性伴侣,需使用2种可靠的避孕方式,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卫办医函[2020]117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2. Zhao Z, Zhang F, Xu M, Huang K, Zhong W, Cai W, et al. Description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an early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n Guangzhou, PR China. J Med Microbiol 2003;52:715–20.
3. Loutfy MR, Blatt LM, Siminovitch KA, Ward S, Wolff B, Lho H, et al. Interferon alfacon-1 plus corticosteroid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a preliminary study. JAMA 2003;290:3222–8
4. Booth CM, Matukas LM, Tomlinson GA, Rachlis AR, Rose DB, Dwosh HA,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short-term outcomes of 144 patients with SARS in the greater Toronto area. JAMA 2003;290:334.
5. Chu CM, Cheng VC, Hung IF, Wong MM, Chan KH, Chan KS, et al. Role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 the treatment of SARS: initial virological and clinical findings. Thorax 2004;59:252–6.
6. HishamMomattin,KhurramMohammed AlimuddinZumla,et al.Therapeutic Options for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 possible lessons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ARS-CoV therapy. 2013,17(10):792-798.
7.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主编.—1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用药助手专业版,利巴韦林药物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