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化妆品的成分表,化妆品怎么从成分表判断好坏

首页 > 时尚 > 作者:YD1662023-11-07 13:49:28

春天,万物复苏,要防过敏防干燥;夏天,热情似火,要防晒黑防出油;秋天,枫叶飞舞,要防发痒防痤疮;冬天,风雪交加,要防松弛防皱纹。

早A,不用C,规避光敏感;晚C,不用A,强化美白机制。

20 女性的皮肤要防患于未然;30 女性的皮肤要保湿抗皱两手抓;40 女性的皮肤要加大投入力度,护肤医美两不误。

一年四季、从早到晚、甚至细化到了具体年龄,护肤知识如影随形,无需我们记住,品牌商会告诉我们、营销者会提醒我们、推广人更会关心我们。

被大数据包围的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信息和推送。有的内容无需多留意,有的内容却能直戳内心,为本就存在的焦虑深渊添砖加瓦。

过去,大部分人不懂护肤理论和知识,凭借广告和销售员的话语来选择产品;现在,护肤知识无处不在,看似更会选产品的我们,依然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皮肤亦是“千人千面”,适合别人的不一定就适合自己。日本美容化学研究者西一总和日本护肤品配方师白野实,联手打造出《成分护肤》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保姆级护肤成分指南。让我们可以真正了解自己的皮肤状况,了解皮肤的真正需求,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护肤步骤和产品,以达到预想的皮肤效果。

看懂化妆品的成分表,化妆品怎么从成分表判断好坏(1)

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现在的大数据“无所不能”,只要我们搜索过与护肤有关的内容,隔天的信息推送里就会出现与之相关的内容。过去,我已在大数据中了解到,护肤产品成分表里的成分会根据有多到少的顺序排列,越靠前,成分含量越多。但在阅读《成分护肤》之后我才知道,成分浓度低于 1% 时,各成分就可按任意顺序排列了。像着色剂这类成分,即便含量高达20%,也只会统一在成分表未尾标注。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护肤产品时,不仅要会看成分表,更要会找到成分浓度在1%左右的分割线。《成分护肤》书中提到,当成分表中第一次出现植物提取物、功能性成分(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等)、增稠剂(黄原胶、卡波姆)、抗氧化剂(生育酚)、防腐剂、香精、精油这类内容时,差不多就是1%分界的关键了。

看懂化妆品的成分表,化妆品怎么从成分表判断好坏(2)

接下来,我们开始正式了解自己的皮肤。很多美妆博主、又或是皮肤专家都会提到皮肤大致可以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这三层结构。其中表皮约0.2毫米,它位于皮肤的最外侧,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损伤和异物入侵,同时还能起到了保持皮肤内部水分的功能。表皮由厚度各不相同的角质层、颗粒层、有棘层和基底层,这四层结构构成。表皮最外层的角质层大概只有一张保鲜膜那么薄,厚度差不多0.02毫米。角质层虽然脆弱,但它内含像砖瓦一般的角质细胞,堆叠起来后既能够阻挡来自外部的刺激,还能防止水分蒸发,因此它也成为了我们皮肤的第一道屏障。

只是,外界环境变化多端,仅靠角质层的保护,皮肤难以抵抗外部的各种刺激和攻击,我们还需要其他层的不同细胞分工合作。

看懂化妆品的成分表,化妆品怎么从成分表判断好坏(3)

基底层中有制作黑色素的黑色素细胞,它们每一天都在努力制造“黑色素”,并运送给角质细胞,让这些黑色素为角质细胞“撑伞”,以免受紫外线的侵害。紫外线越强,黑色素细胞就会生成更多的黑色素,但随之而来的就会出现“晒黑”的情况,并且如果黑色素长时间集中于某地,该区域还会形成斑点。正因这种机制,不少护肤产品都以美白和祛斑为宣传点。

《成分护肤》中提到,除了紫外线造成的老年性色素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色斑”外,斑点还有其他种类,如雀斑、黄褐斑和炎症后的色素沉着。市面上的护肤成分里,维C衍生物、熊果苷可以抑制黑色素的产生;烟酰胺可以封锁黑色素的运输;凝血酸、母菊提取物可以停止制造更多的黑色素的指示。除了使用针对性强的产品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医美,但光子嫩肤虽然对雀斑有效果,却存在复发的可能;激光治疗虽然能够针对雀斑和黄褐斑,但还是有恶化的可能性。究其祛斑的根本,硬防晒才是王道,毕竟防晒霜的使用会出现后续的卸妆问题。

看懂化妆品的成分表,化妆品怎么从成分表判断好坏(4)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皮肤还会出现其他问题,熬夜诱发的出油和黑头、过敏导致的干燥和细纹、化妆带来的痤疮和暗沉、岁月引出的松弛和皱纹;又或许生活作息不规律、情绪压力难释放,皮肤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与其人云亦云,胡乱跟风,倒不如静下心来了解自己,了解产品的基本成分,了解皮肤的真实状况,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护肤亦如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