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女性的各种发型,清朝女子发型都有哪些

首页 > 时尚 > 作者:YD1662024-01-09 14:39:19

本文仅做知识交流普及使用!

发型指头发的长度、颜色和形状,是肉眼所能观察到的头发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下是一些描述发型的古今词汇:

清朝女性的各种发型,清朝女子发型都有哪些(1)

1.古代发髻词汇

在古代,不同的发型象征着女子的身份、地位、年龄等特点。

1.1未成年少女类

1.1.1双平髻

这种发式古时多用于宫廷侍女、丫环侍婢等。据记载,从秦开始延续及近代,其变化一般有“双丫髻”、“垂挂髻”、“双挂髻”等,其中最典型的是双丫髻及双挂髻。

1.1.2双丫髻

是双挂式中最常见的发式,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侧,再梳结成髻,置于头顶两侧。前额外负担多饰有垂发,俗称刘海。

1.1.3垂挂髻

其梳编法是将发从头顶平分两股,结成髻或鬟,垂挂于两侧,额前饰有垂发。据〈丹铅录〉记载:“北齐后宫之服,女官八品、偏垂发。亦类似这种发式。

1.2未出室少女类

1.2.1儿童或未婚少女——丱(guan)发

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股,对称系结成两大椎,分置于头顶两侧,并在髻中引出一小绺头发,使其自然垂下。

1.2.2仙女与未出室少女——飞仙髻

飞仙髻多是两侧结高鬟,起源于汉代,据《炙毂子》记载:“汉武帝时,王母降,诸仙髻皆异人间,帝令宫中效之,号飞仙髻。”

1.2.3垂鬟分肖髻

在唐代常作为处女发式标志。将发分股,结鬟于顶,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垂下,并束结肖尾、垂于肩上,亦称燕尾。据《国宪家猷》记载:“汉明帝令宫人梳百花分肖髻。”

1.2.4双螺髻

其梳编法是将发分为两大股,盘结双叠于两顶角,亦名“双角”。这种发型起源于明代,但其状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螺髻。时称“把子”,因其简便大方、清晰秀雅的特点,流行于江南民间女子,尤其是丫环梳理此髻者较多。

1.3妇女类

1.3.1元宝髻

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再置木或将假发笼蔽,呈元宝状。据〈晋书〉记载:“用发既多,不可恒载,乃先木及笼上装之,曰假髻或假头。”

1.3.2飞天髻

飞天髻则是结三鬟于顶,耸立直上。据《宋五行志》记载:“文帝元嘉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上,谓之飞天。”古之“百花”发式亦属这种类型。

1.3.3明代妇女发式——牡丹头

牡丹头是一种高髻,苏州盛行此式,后逐渐流行北方。其式高大,实际高约七寸左右,鬓蓬松而髻光润,髻后施双绺发尾。这种髻当系假发衬垫,加以黏汁光润之。

1.3.4高椎髻

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挽成单椎,耸立于头顶,据《妆台记》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巍峨高耸,号高椎髻。”

1.3.5五代后蜀——朝天髻

《宋史·五行志·木》:“建隆初,蜀孟昶末年,妇女竞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朝天髻是一种梳高髻于头当顶的一种髻式,宋代仍沿袭这种高髻。

1.3.6唐代妇女——百合髻

百合髻的梳编法是净发分股盘结,并合叠于头顶。根据《中华古今注》的记载,百合髻属于盘桓类,其特点是稳定而不走落。

1.3.7唐末京师——抛家髻、双刀髻

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名曰“抛家髻”,亦称“鬅鬓”,“凤头”。这种发髻的特点,以两鬓抱面,头顶再加一个形似椎髻一样的“朵子”。今京剧旦角仍延用之。

双刀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往上拢结于顶,再反绾成双刀欲展之势。其特点是形状似刀形的高发髻。

1.3.8凌云髻

凌云髻是一种高耸而蓬松的发髻,因其如入云端般的视觉效果而得名。这种发式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属于高式的单鬟。后经唐宋明清发展,是女性尊贵和美丽的象征。

1.3.9东汉后期——堕马髻

堕马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挽结成大椎,在椎中处结丝绳,状如马肚,堕于头侧或脑后。倭堕髻又叫“堕马髻”,发髻偏歪在头部一侧,似堕非堕,一般显得很娇弱。

1.4综合类

1.4.1清朝皇家女子——小两把头

这种发式平分左右,各扎一把,即梳两个横长髻,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可稳固钿子。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发髻也可作家常打扮。此发式产生于清初期,为配合冠服制度——后妃在喜庆节日佩戴钿子。

1.4.2清朝皇家女子——两把头

两把头整个发髻像待飞的燕子,因年龄不同佩戴不同首饰。年纪轻的,戴艳丽的珍宝首饰,显年轻活泼的朝气。年老的,首饰选质地高贵的,体现老年妇女的端庄稳重。

1.4.3清晚期皇家女子——大拉翅

到了清朝晚期,慈禧太后发明了大拉翅。它是一个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用的大两把头。需要用时,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即可。既能美饰头发,又摘戴自如。随着大拉翅的流行和演变,两把头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1.4.4一字头

一字头,豪华奢侈,高如牌楼,皇室偏爱的大拉翅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这个没有冠,和大拉翅差不多。

1.4.5东晋——倾髻

倾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结椎、倾斜结束置于头前或头侧,在仕女画中颇为多见。

据《晋书》记载:“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

1.4.6圆髻

这种发髻简单,将头发拢梳与脑后挽成发髻即可。起源于隋唐五代时期,宋,明,清间多见。

1.4.7回心髻

回心髻类似盘拧的形式,其编法是将发分股交拧,盘结回心于头顶或头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据《中华古今注》记载:“梁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清佚名之《胤祯妃行乐图屏》中亦有这种发式。

1.4.8惊鹄髻

其形如鸟振双翼状。惊鹄髻式,在汉末三国时就有,马缟《中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令作蛾眉、惊鹄髻。”历经两晋、南北朝,直到隋唐时期,长安城内仍流行这种发式。

1.4.9十字髻

因其发髻呈“十”字形而得名的一种髻式。

这种发式的编盘方法是先将头发盘成一个“十”字行的发髻,再将余发在头的两侧各盘一鬟直垂至肩,上用簪、钗固定即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之后各朝均很少见。

1.4.10凌虚髻

“凌虚髻”属于交拧的形式,其髻交集拧旋,悬空托在顶上。起源可以追溯到隋朝,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隋有凌虚髻、祥云髻。”这种发式如云盘回,凌托顶上,摇而不脱落。编盘方法是先将头发分为几股,似拧麻花般地蟠曲扭转,然后盘结于头顶或两侧。这种发式的形态灵活旋动,呈现出缥缈灵秀的效果。

2.当今发型词汇

2.1以长度分类——直发、卷发、波波发等

长发(Long hair):头发长度超过肩膀。

短发(Short hair):头发长度不超过肩膀。

中长发(Medium-length hair):头发长度介于肩膀和腰部之间。

2.2以发型形状分类

直发(Straight hair):头发没有卷曲,呈现出自然的直线状。

卷发(Curly hair):头发呈现出弯曲的螺旋状。

波浪发(Wavy hair):头发呈现出自然的波浪状。

2.3编发类型——马尾辫

高马尾(High ponytail):将头发扎成一个高高的马尾辫。

低马尾(Low ponytail):将头发扎成一个低低的马尾辫。

2.3.1麻花辫(Twist braid)

将头发编成紧密的麻花状辫子。

2.3.2鱼骨辫(Fishbone braid)

将头发编成类似鱼骨的形状。

2.3.3玉米辫(Cornrows):

将头发分成许多小束,沿着头皮横向编织。

2.4刘海类型

2.4.1空气刘海(Air bangs)

刘海部分呈现出轻盈的空气感。

2.4.2齐刘海(Straight bangs)

刘海部分与眉毛平行,呈现出整齐的效果。

2.4.3斜刘海(Diagonal bangs)

刘海部分呈斜线状,覆盖在额头上。

2.4.4碎发(Layered hair)

头发分层修剪,呈现出层次感。

2.5其他

2.5.1波波头(Bob cut)

头发长度到下巴,呈现出蓬松的圆形剪裁效果。

2.5.2丸子头(Bun)

将头发扎成一个圆形的发髻,位于头顶或后脑勺处。

参考依据

(1)古代女子发型图解,一眼看遍古代发型变迁史.小新文学.2019-8-11

(2)讯飞星火AI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