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绘画中 传统散点透视构图形式 应该怎样理解,中国画构图三大基本法则

首页 > 时尚 > 作者:YD1662025-05-08 01:09:19

国画绘画中 传统散点透视构图形式 应该怎样理解,中国画构图三大基本法则(1)

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怎么理解?

首先,“透视”这个说法,是近代才有,是西洋画传过来的的一种非常科学的绘画方法,相比中国画,古代是基本没有“透视”这个说法的

但既然西洋画有“透视”这个理论,中国画一样也会找到对应的,西洋画中“透视”主要就是焦点透视,就是画家站在一个固定角度去看图案,其核心就是“近大远小”有非常明显的透视线,而中国古代的绘画比如唐代之前的,很多就没有一个固定的透视点,也出现过“远大近小”的这种不科学的透视现象,许多西洋画理论家甚至认为中国画没有“透视”

现在人们基本搞明白了,中国画不是没有“透视”古代绘画理论中的:远人无面,远水无波,中国山水画还有三种“远”高远、平远、深远,这些不就是中国画的“透视”么,除了这些焦点透视,中国画还独创了一种“散点透视法”这种透视方法更是西洋画中没有的

什么叫“散点透视法”通俗的来说,就是“移步易景”顾名思义,这种透视方法不像西洋画的焦点透视,画家永远在一个固定的角度去看问题,我们呢,是多个角度动态式的去看问题,这就高明了许多,解决了许多西洋画解决不了问题,比如中国画中有种形式叫手卷,有了“散点透视”你可以想画多长就画多长,西洋画就难了,办不到啊!比如《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雀华秋色图》这些作品,都是运用的“散点透视法”这是中国古人对世界艺术理论的巨大贡献,西洋画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画家能成熟的运用这种透视方法呢...

中国画不是没有透视,而是说法不同,核心是一样的,并且中国画的透视更加全面,最最重要的就是“散点透视法”这一点,古人没有怎么提过,但却一直用了好久





谢谢邀请!

国画绘画中“传统散点透视构图形式”应该这样理解,这与中国画所追求的意境有关,甚至可以说与中国的哲学思想有关。

大家都知道,中国画是中国独有的绘画形式,是中华瑰宝,就单单从命名来说就比较特别,大家可以想一想,绘画形式一般都是以材料形式命名,比如水彩,油画,版画,抽象画等等,而中国画就自己的浅见应该是唯一吧。

对于此虽然也有争议,比如到底是在中国画的还是中国人画的算中国画,有点搞不清楚,但对此命名自己觉得也有道理,因为中国绘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的是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而中国的哲学最大的影响就是‘道’,道包含很多东西,甚至可以说万物,毕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就中国画来说,最主要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所以中国的人或者说思想是与自然与天在一起的,所以就可以有了散点的透视,就像下面的样子。

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受透视法的拘束,也可以说是心与天齐,是心看到的。

在具体到中国画上面,中国画又有很多独特的理念,常常听说的比如境由心生,以形写神,步随景移,虚实相生等等,都是更注重画者的人的感受,和更多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尤其是文人画的产生和巨大的影响,更加强调了神韵意境。

文人画是世界史上的独特现象,中国文人参与绘画,不是与普通画家共用着同一种绘画系统,而是创造出了属于本阶层的独特绘画语言。这也就是说,文人画其实拥有着自己一套独有的风格鲜明的绘画技法。文人讲求笔墨逸韵,以笔精墨妙为核心,造型常常依附于笔墨,这也正是齐白石论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要义所在。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