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意为什么什么的样子。 例: 夫子喟然叹曰。
2.然而,但是。 例: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是的,对的。 例: 然之。 命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
4.如此,这样。 例: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5.用在句末,像什么什么一样。 例: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文言文中然的含义
读音:rán
①<动>燃烧。后来写作“燃”。
贾谊《陈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谓之安。”
②<代>这样;那样。
《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形>是的;对的。
《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又】<形意动>认为……对的。
《促织》:“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
④<词缀>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地”,也可不译。
《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石钟山记》:“森然欲搏人。”《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⑤<助>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与前面的动词“如”、“若”、“犹”等呼应,表示“(像)……一样”。
《登泰山记》:“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茶声然。”
⑥<连>然而;但是。
《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