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风筝的来历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首页 > 时尚 > 作者:YD1662025-06-27 11:52:42

大班科学风筝的来历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

风筝的来历: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

风筝。风筝的技艺全在做工,从扎细竹骨架,到糊以纸绢,涂以彩绘,调准提线,系以长线,各道工序十分讲究。

南宋时风筝制作工艺相当发展,放风筝在杭州成为盛行的娱乐游戏。当时已有放风筝比赛活动,比赛常在春游时进行,地点在西湖断桥一带,比赛方法据《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载:“竞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绝线者为负”。即两根风筝线绞在一起,以先绞断者为输。

扩展资料:

关于风筝的传说: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风筝的起源可能与木鸟有关,

它也起源于中国。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或鹞子,中国古籍当中有关风筝的史料比木鸟丰富。唐朝的《事物纪原》记载了汉初的韩信是风筝的发明人。

唐朝的记述是:楚霸王被困垓下,韩信制风筝让张良乘坐,飞上天空高唱楚歌,瓦解楚营军心。宋朝的传说为:刘邦征伐陈烯,韩信打算里应外合,便用风筝测量距离,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未央宫。

《事物纪原》和《新唐书》分别记载了利用风筝求援的轶事。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兵困南京。武帝的将军羊侃用风筝送出求援诏书。不料风筝被侯军误为妖术而射落,求援因此失败。

以下是一份大班科学《风筝的来历》的教案,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来历;

2. 知道风筝的制作方法;

3. 了解风筝的风向和飞行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来历;

2. 知道风筝的制作方法;

3. 了解风筝的风向和飞行规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风筝的特点,并与学生探讨风筝的使用场合。

2. 风筝的历史和来历(10分钟)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风筝的历史和来历,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3. 风筝的制作方法(1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简单的风筝制作图,让学生学习如何制作风筝,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 风筝的风向和飞行规律(15分钟)

教师向学生讲解风筝的风向和飞行规律,引导学生观察风筝在风中的运动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风筝的飞行原理。

5. 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风筝的来历、制作方法和飞行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来历;

2. 学生能够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的风向和飞行规律。

五、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在课后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并观察风筝在不同的风力、风向条件下的飞行规律。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的风力发电原理,探究风的利用方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