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上说三家没有区别。只是三家所论述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儒家偏重明解自然规律,特别是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中的表现。
道家是没有明解自然规律,论述了自然规规律在自然界的表现,引伸于人类社会的解释。
佛家讲自然规律,形而上的多一些。
这就是三者区别。
区别在于对“我”的认识的不同。
三家的根本追求都是成就“我”,但是儒家的“我”不仅包含个体的性与命,还包含着外部世界,所谓“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说“亲亲仁民爱物”,孟子有“万物皆备于我”,程颢有“仁者,与万物同体”。在儒家的世界里,“我”的成就是和外部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世界在“我”之内,离开外部世界,“我”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圆满;但是对于道家来说,“我”与世界的联系却不是如此的紧密。道家代表人物里面,较之庄子而言,老子对现实政治的兴趣是更为浓厚的。但是较之儒家而言,现实世界不过是个人性与命的一种延申,个人的性与命仍是根是本,而现实世界不过是枝是末。因而道家兴趣主要还是在全生保性。不过他们有的偏重于“全生”,有的偏重于“保性”。所以道家多讲“养生”,同时也有像魏晋名士一样任性洒脱。佛家对于世界的看法比道家更进一步,他们用因缘理论否定了世界的实在性,以世界为虚妄;同时在佛家的理论中,肉身为障害,只不过是一副臭皮囊,他们追求的是那“真如佛性“,在佛家那里只有斩断对世界,对肉身的执着,才能成就那”真如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