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之前的隋朝时,隋炀帝大业初年,废州置郡,改幽州为涿郡。
隋开皇三年,废郡为州,称总管府。
公元618年,唐高祖改涿郡为幽州,把蓟城作为幽州城,并为幽州治所,称为幽州城,所以盛唐时的幽州是今天的北京。
由于幽州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隋炀帝、唐太宗都曾先后驻兵幽州,作为北征高句丽的基地,今北京城西南的法源寺前身就是唐太宗悼念阵亡将士所建的悯忠寺。
盛唐时,幽州城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每当国势强大时,必以幽州城做为经略基地,用以开拓疆土。而当处于国势衰微之时,则成为军事防守的要地。在国势趋于稳定之时,幽州城则又成为北方的一个贸易中心,在促进汉族与北部游牧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学者考证,当时的幽州城内有人口15万。
在如今的北京城南位置,历史上的幽州城东城墙在今北京西城区(原宣武区)烂熳胡同与法源寺之间的南北一线。
西城墙在白云观西土城台至小红庙村之南北一线。
北城墙在白云观西至头发胡同一线。
南城墙在今西城区(原宣武区)区姚家井以北的里仁街东西一线 。
幽州城就是这样大的一块区域。
除了建筑遗迹,盛唐给今天的北京留下的还有隋唐时期种下的古树。
我国的高僧们都是用银杏树来代替佛门圣树菩提树的,所以北京的古银杏大多在寺庙中。
唐代崇佛,北京唐代著名的古银杏有潭柘寺的“帝王树”、居庸关外四桥子村石佛寺遗址的唐代“关沟大神木”、红螺寺的两棵唐代雌雄银杏、密云县巨各庄乡塘子小学的唐代“香岩寺银杏”等。
唐中叶以后,东北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兴起,建立辽国,与中原汉族政权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五代后晋年间(十世纪前半叶),契丹攻占幽州城,定为陪都(首都之外的国都),称南京或燕京。此乃北京城称京之始,幽州城的名字就不再用了,称为了一个历史名称。。
唐朝时期的幽州管理的范围比现在的北京范围要大的多,还包括了今河北北部和辽宁一带
幽州之名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时间,大约在战国时期。
汉武帝时,除京城(长安)附近7郡外,其他地区被划分为13州(部), 北京地区属幽州。
分割幽州东部的渔阳、玉田、三河等三县另置蓟州(治今天津蓟县)。后世蓟的名称逐渐用来专称今天天津蓟县地区,原来的幽州蓟城大多称幽州城,一般不再专称蓟。
蓟县,古称渔阳,东汉开始称蓟城。新中国成立后,属河北省辖县,后改隶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