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桃换旧符的出处,新桃换旧符暗含着什么哲理

首页 > 数码 > 作者:YD1662023-04-20 11:46:48

临近过年,游子归乡,亲友相聚,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团圆的氛围。

过年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了,在古代通常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

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开始,也是一年初始的日子。

然而“春节”的叫法其实只有一百多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宣布:

“中华民国改用公历,以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为中华民国元旦。”

新桃换旧符的出处,新桃换旧符暗含着什么哲理(1)

因此公历年的第一天被称为“元旦”,因此农历正月初一便改称为“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百节之首,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过许多与过年有关的诗篇,其中流传最广,至今熟知的莫过于王安石的《元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新桃换旧符的出处,新桃换旧符暗含着什么哲理(2)

写这首诗时,王安石初拜宰相,为了摆脱宋朝积贫积弱、外敌侵扰的局面,主张新政变法。

终于在新年伊始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改革春风吹,新年新气象,故而心生感慨,写下此诗。

全诗描写了新年元日阖家团圆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抒发了作者除旧迎新、革新政治的欢欣期待之情。

后来这首诗也成了新年的经典之作,入选语文课本,几乎人人会背。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元日》短短四句,却包含了三种年俗。

一、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每逢新旧交替之时,百姓们都会燃放爆竹,辞旧迎新。

放爆竹的年俗由来已久,关于“年兽”的传说也为人熟知,为了赶走年兽,每逢年末,百姓们就用火烧竹子,使竹筒爆裂,发出剧烈的响声。

最早的爆竹确实是用火燃烧竹子,使其发出响声,象征去除往年污秽,迎来新年朝气。

随着时代的发展,火药被古人发明运用,于是古人将火药放在竹筒里,从而产生更大的爆裂声,纯的燃烧竹子被慢慢取代,但“爆竹”一词却被保留了下来。

再后来,民间将已经普遍使用的纸筒和麻茎包裹住火药,随后将其串联,做成“鞭炮”,不过仍被称为“爆竹”。

正月初一燃放爆竹也渐渐成为过年的一个传统习俗,既可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又包含着对新年生活的美好期待。

新桃换旧符的出处,新桃换旧符暗含着什么哲理(3)

二、饮屠苏酒

“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即为酒名,关于屠苏酒有两种解释,一说是由汉末神医华佗才有数十种中药在酒中泡制而成,

后经唐朝药王孙思邈改良,成为春节家家户户必喝的药酒,具有驱寒避瘟的功效。

又说是一种房屋名,在这种房屋里酿制的酒也称作屠苏酒。

每逢过年便饮屠苏酒,包含着团圆安康的吉祥寓意,这一风俗也从南北朝传至隋唐时期,从南方传到北方,渐渐风靡全国,并延续到宋代。

尽管如今我们已经不怎么饮屠苏酒了,但在春节的餐桌上,酒水依旧必不可少,举杯换盏,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三、贴桃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桃符”就是春联最初的原型。

相传在一个叫“鬼蜮”的地方,有一座桃都山,有一只金鸡栖息山上一棵树冠三千里的桃树中,

每日太阳初升,金鸡便会啼鸣,以此来提醒夜间游荡的鬼魂们速速赶回鬼蜮。

鬼蜮有两个守门的大神,分别是神荼和郁垒,专门负责抓住在夜间做坏事的鬼魂。

因此老百姓们为了驱鬼辟邪,常常在桃木板上刻下神荼和郁垒的模样,贴在门上,一年一换,除旧布新。

到了宋朝,渐渐有人在桃木板上刻字写一些字数相等,意思相应的短诗,后来桃木板渐渐被红纸取代,成为“春联”。

而贴春联的年俗也延续至今,既是一种喜迎新年的节日烘托,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向往。

新桃换旧符的出处,新桃换旧符暗含着什么哲理(4)

每每提及这些年俗,总是心生温暖,这是我们千年传承的文化底蕴,是历代炎黄子孙的美好寄托。

我们盼望国泰民安,祈愿五谷丰登,积极向上,勤劳勇敢,充满希望。

年关将至,归家心切,在来往的行程中,注意防护。愿新的一年,诸君平顺安康,万事胜意。


来源:微信公众号“品读诗词歌赋”

作者:向小园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