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提到,读书的五个阶段为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只有完整的做好这五个阶段,才能让书中的内容融入我们的思想,对自己有益。
选书
记录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书相关的信息,尤其记录想读的和感兴趣的书籍。
这个阶段重点是整理购书清单,一般需要记录的信息为:1、书名;2、作者;3、出版社。
书写购书清单会比较花时间,但是可以筛选出自己真正想读的书。若是在豆瓣上面标记,很容易标记出一堆,却不知道真正要读哪本。
购书
直接按照购书清单选定书籍,避免在书店内的冲动消费。
虽然现在网购很方便,但是作者还是提倡去书店买书,去书店买书的过程,会比网页购书更能留下印象,提升和书的亲密感,增加对书的记忆。
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标记,为读书笔记做准备。
这里有一个读书观念的改变,以前的读书为读完就好,现在要以写读书笔记为目的去读。
在读书过程中遇到喜欢的段落句子,先折住该页的上角,直至读完。然后阅读遮住上角的页面,若是还是喜欢,再遮住该页的下角。
最后阅读遮住两角的页面,若依旧有感悟,那么就把喜欢的段落语句用笔标记,作为读书笔记的摘抄部分。
读书过程要积极的“跳读”、“速读”、“寻读”,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容易的部分快读略读,难以理解的部分慢下来仔细读。
记录
制作读书笔记,记录读书过程中的感想和思考,提升自己的阅读体验。
需要摘抄的内容一定是对自己最重要的,记录的感想和想法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具体的笔记方法在第三部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中介绍)
活用
活用的基础是重读,通过多次重复阅读笔记提高记忆,提升对知识的掌握。
重读笔记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是整个笔记读书法中最重要的一环。重读,“温故知新”,才能更好地活用。
重读笔记需要注意:
- 选择固定的场景来重读笔记,可以是睡前。
- 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一周一次或两次,保持频率。
最后还可以阅读别人的书评,让他人的感受与自己的想法产生碰撞,可以获得更全面的读书体验。
这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也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读书笔记记录方法。
包括两部分:摘抄 评论。
摘抄部分为读书过程中标记的内容,评论部分为自己的感想。
具体操作为
1、笔记本记录:日期、书名、作者名
2、摘抄书中用笔的内容,下面写评论。摘抄部分用“○”表示,评论部分用“☆”表示。
举例
[200408]《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奥野宣之
○亚瑟·叔本华说过,读书最重要的是“不读死书”。坚持“只选好书、只读好书”的做法可能不太现实,但只要我们张弛有度地贯彻“好书要细细研读,其他书就粗读略读”的原则,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书70%只需要大概翻阅,没有必要读完的,20%需要通读,掌握大概内容,7%需要认真研读,做笔记写读感,只有3%书需要反复阅读,陪伴一生。我们只要把这10%的书好书仔细研读就够了。
这只是读书笔记的一条,但是反复阅读几次之后需要摘录做笔记的内容并不多。
这样子做笔记虽然很花时间,但是花费在那10%的书上是很值得的。
做笔记可以加深对书的记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真正收获书中的思想,在慢阅读、记笔记过程中懂得的真知灼见。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将笔记本应用在读书的五个阶段,选一个小小的笔记本,让读书生活慢下来,让书中思想和自己融合,让读书变得幸福。
读书是幸福的一件事,不只是书本身,更重要的是读书的体验。笔记本,将这种幸福记录下来,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是苏子渊,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欢迎您收藏和关注,谢谢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