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位目前能跑10公里的新手跑者,我们可以经过大约七周的训练,来达到能够跑完两次16公里的条件。
第三阶段:模拟测试——16-18公里在完成16公里的练习后,便可以接受长距离跑的训练:16-18公里。
占总训练时长的10%,相当于赛前模拟测验。
除此之外,每周还需要安排一到两次的交叉训练,帮助身体肌肉的恢复,提高身体素质,避免运动损伤。
如何交叉训练?请看:远离厌跑情绪,交叉训练不可少!
第四阶段:赛前一周——减少里程和强度在最后的一周时间里要安排赛前减量、逐渐减少训练里程和强度。
赛前减量训练是比较常见的,一些研究也指出这样大概可以提高3%的成绩。
具体来说,需要保持训练频率,只是减少距离。
一般的训练计划里面都不会跑真正里程的半马,你可能会有疑问“我怎么知道比赛那天我可以跑下来呢”。
不用担心,比赛当天的氛围、以及赛前的调整,能让你完成整个半马。
比赛当天的注意事项热身
开跑前一定要提前热身,冷启动除了会带来伤病以外,还会耗费更多体力,使我们后面跑不动。
控速
发枪后,不要随着人流拼命冲,绝不能以超出自己能力的配速去跑。
刚开始人多拥挤,要保持冷静,不要摔伤。
如果人多时摔倒,应马上侧卧把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置后脑勺保护头部。
要以比平时能掌握的、再稍微慢一些的配速去跑,保存体力。
一般在过了7公里后就可以提一些速度了。
补给
逢补给站就喝水,喝一小口就够了。
过了10公里以后,如果出汗量大,可以多喝一点,也可以喝一些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
一般来说,铺有白色桌布的是补水的,其他颜色的是补饮料的。可以在15公里处补充一支能量胶。
“极点”
一般跑到17-18公里时会有“极点”出现——心率飙升、跑不动、抽筋等现象。
因此,过了16公里就需要减速,平稳渡过这一“极点”区,过了18公里后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