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简短小故事,退避三舍的故事简单概括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4-20 14:51:44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想必很多人都听过,但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内乱,在各个诸侯国逃亡。当年他流亡到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受宠若惊,在外逃亡十多年,先后去过五六个国家,国王看他落魄,都不以礼相待。楚国是大国,没有看轻他,反而坚持厚待他,这让重耳很是感动。

宴席上,楚成王问重耳:“如果将来你能回到晋国,要用什么来报答这知遇之恩呢?”

重耳回答到:“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大王都富富有余,实在不知拿什么报答。若有朝一日,万不得已与您在中原兵戎相见,我必退避三舍以报楚王之恩!”楚王不怪罪他出言不逊,反而认为重耳品行高尚,日后必有大作为。

几年后,在外流亡20年的重耳在秦穆公的护送下回到晋国,登上大位,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之后,施行仁政,发展经济,国力开始强盛。过了几年,宋国使者向晋国告急,说楚国派大将率领同盟国兵马攻打宋国。晋文公知道,想要称霸中原,就一定要打败楚国,但楚王对他有恩,使得晋文公举棋不定。这时大臣们纷纷向晋文公进言,说:"中原战乱频繁,谁是霸主就在今天了。"晋文公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就整顿队伍打算去救宋国。

而另一边,楚成王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的消息,就立刻下命令退兵。可是楚将子玉,反对楚国撤军,坚持要与晋国作战。晋军将领为了麻痹对手,诱使子玉轻敌深入,就命令晋军往后撤。楚君一看,仗还没打呢,对方先撤了,一头雾水问晋军为何撤军?

晋军将领狐偃解释说:“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答应过楚王: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愿意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履行当年的诺言。”于是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才停下布置好阵势。楚军看晋军撤退,就想停止进攻,奈何子玉不同意,向晋国请求开战,晋军答应第二天早晨开战。两军才一交手,晋国军队便竖起两面大旗假装撤退,还在战车后面拖着砍下的树枝,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士,显出溃不成军的样子。

子玉哪料到敌人是装样子的,便想乘胜追击。结果晋军的中军精锐,从侧面猛冲过来,把成楚国的军队拦腰截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楚军大败。子玉带了败兵残将逃回国内,无颜面对楚成王,于是自*了。

晋军在楚军营地吃住了三天,休整兵力后,班师回朝。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天子耳中,周襄王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还亲自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给天子造了一座行宫,还和诸侯国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这就是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啦,喜欢记得点赞收藏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