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万能模板,读书报告模板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4-24 15:22:12

我选择的书是《天真的人类学家-小泥屋笔记》。在上完老师的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就开始搜罗关于人类学的书,想对人类学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可能是老师讲的过于有趣,也有可能是我本人从小就对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我对人类学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田野调查,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边生活,了解当地人与我们与众不同的习俗,去见一些自己平常生活很难接触到的事物,所有的一切都让我对人类学充满了向往。我在网络上看到这本书的推荐语是“研究人类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当属“田野调查”,就是去亲眼看一看。在这本书中,小编就像是跟着作者跑到了非洲的喀麦隆,亲眼看了看少数民族村落的实际生活。我们有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非洲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人类。”因为“田野调查”因为“非洲”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我本人从初中开始就想去非洲,想去非洲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从小到大也经常关注非洲的新闻。可以说这本书非常对我的口味。

有点遗憾的是我看到并不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本的,而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因为上海人民出版社过于久远,淘宝上的基本是二手卖到两百的“天价”,我想去图书馆借书时,我看到“微信读书”上有这本书,能在手机上看书,那可真是太方便了,希望老师原谅我的懒惰。

1. 作者介绍

《天真的人类学家》的作者是奈吉尔·巴利,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牛津大学人类学博士,前大英博物馆民族志学组附属人类博物馆馆长。长期在喀麦隆研究一个叫做多瓦悠人的部落,为了研究多瓦悠人的习俗与信仰,奈杰尔·巴利以茅屋为家。并出版了许多相关著作。其中他的田野笔记《天真的人类学家》(包括《小泥屋笔记》、《重返多瓦悠》两部),以其率真、直接与学术著作完全不同的视角,揭露了田野工作的许多故事和人类学家的真实心态,成为人类学著作中的经典。

2.主要内容

《天真的人类学家》主要讲人类学家奈吉尔在多瓦悠人聚集的部落与多瓦悠人一起生活并且研究多瓦悠人生活习俗的有趣并且艰辛痛苦的故事。

3.成书背景

这本书的成书背景也很艰难,第一是田野调查的艰难,作者几次经历生死,或生病或车子差点掉进悬崖或恶劣的自然环境。其中在田野调查时,由于银行的原因,好几次经费不足,照片也险些全部被烧毁,写的笔记也有部分被虫子咬坏,而写作的环境也十分恶劣,只有一盏较为“奢侈”的煤油灯陪伴作者度过一个又一个孤寂的夜晚。

4. 主要观点

作者以幽默的口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非洲,不一样的田野调查。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不只是田野调查工作者有多艰辛,多瓦悠人的生活习俗是什么样的,更意在告诉我们,人类原始部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不管什么样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用原文的话就是“一个族群如果失去认同,最令人类学家扼腕的是世界失去了某一特殊“世界观”。世界观是一个民族数千年互动与思考的产物。因此一个民族的消失也代表人类可能性的萎缩。对人类学家而言,一个民族的人数多寡无关乎他的重要性”。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我认为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所谓更高级的“种族”与原始部落相比,我们是否“更高级”比他们更加快乐呢?

5. 个人感想

我之前看到一条评论,上面说的是:《天真的人类学家》摧毁了人们对田野调查的美好幻想。在没看书之前,我对田野调查充满了向往,对人类学也充满了向往,认为人类学是一名非常有趣且好玩的学科,它可以拿着经费到处玩,像老师课堂上所讲的那样,可以去各个地方,并且住在那里体会风土人情。我对非洲也充满了幻想,在我的心里非洲是大草原,狮子、老虎、羚羊充满着野性的土地。非洲是较为落后的地区,都是人们淳朴善良,我想去做志愿者帮助这片土地上的人,或者做汉语教师去深深的了解这片土地。可是当我看完前几章的时候,我都想法只有:非洲好乱。特别乱,官僚主义氛围特别浓厚,没有钱没有人脉在那里根本行不通。作者十分的艰辛通过重重困难到达部落进行人类学的调查。这一点我是较为惊讶的,我知道人类学的调查很困难,但是我不知道连开始都要那么复杂,需要那么多“大贪官”的同意。

这本书让我们可以从上帝视角去观察一个民族。有意思的是,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很多“小孩子”的行为,而且越是知识贫乏的地方,越在意阶层,比如小助理就一直在强调,不要作者做“有丢身份”的事情,他认为自己丢失了身份。在第八章“多数时候是‘我不知道,我没看到。没看到怎么知道?’大家嗤笑我这个人什么都相信”让我想起小时候跟其他小朋友争辩问题时,也是这种情况,明显的愚昧闭塞。让我感到震惊的是第十一章里,作者与一位大学生聊起扎伊尔境内屠*白人的惨剧,学生回答是他们活该,因为他们是种族主义者,因为他们是白人。可是当作者问他是否愿意娶多瓦悠女人为妻子的时候,那位学生认为多瓦悠人是畜生,与他们不是一个阶级的,和种族主义没有关系。这种想法就像我们认为鸡可以用来从吃,但是我们不能吃狗,因为它忠诚,我们不能吃兔子,因为它可爱。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放大别人的缺点并弱化自己,从来不觉得自己也有相同的缺点。当然我这是一个上帝的视角去看这段对话。人无完人,我们的想法就一定合理?就一定是对的嘛?我们接受着更高级的教育就一定做着更高级的事情嘛,我看未必。

有几个片段特别有意思,在第七章里“男人自认是宇宙最终秘密的宝库”“女人却认为自己所知讯息毫无价值,可以随意转述给外人听”可能每个民族都一样吧,这就是“普信男”的来源,认为自己特别厉害,掌握着世界秘密的宝库。而女人总是异常八卦,到处与别人聊着自己认为“毫无价值”的话。超乎常识的一点是,多瓦悠人无法辨别照片。平面化是把三维的东西压到二维了,确认需要一定技巧在大脑内重构。很多事情因为太司空见惯以至于忘了那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

第八章里作者提到“唯有这种时候我才觉得多瓦悠人可怜,认为他们的生活形态的确不如西方人。除此之外,他们享受自由以及啤酒、女人带来的感官满足,自觉富足与自尊。可是一旦生病,他们便在痛苦与恐惧中毫无必要地死亡”不禁让我想到比较文学老师给我们看的非洲人的一个片段,在那里,人们只在乎吃饭,没有更加深奥的想法,老师问我们比起现在的生活你们觉得他们快乐嘛,你们愿意交换现在的生活嘛?坦白讲,如果我拥有他们的思维,我是愿意过这样的人生的,不是从我的视角去对比他们的人生,那么我作为一个非洲人,我是自由的,我没有压力,每天只想着怎么快乐,去哪里放牛,去哪里喝啤酒,去哪里找漂亮的女人,真的是好快乐的一生,但是前提是我得是一个男性,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是一个女性,真的没有男性来的快乐,没有现代社会顶梁柱的压力,就算再穷我也可以娶几个老婆,还可以整天花天酒地,这样的快乐谁不想拥有呢。

最后,我对人类学家表达最诚挚的敬佩。没有信仰没有对人类学的责任真的做不了人类学家,也完成不了田野调查。当我看到作者在小泥屋里做调查,有老鼠跑来跑去,成群结队的蟑螂,随处可见的白蚁,我的心落了一大截,好伟大的作者。当我看到他肺炎还在坚持,牙断了还在坚持,差点车毁人亡了还在坚持,我都内心充满了敬意,人类学家不只是一个称号,背后的付出很难想象,他们在用命去完成他们人类学的任务。人类学和人类学家都让人的心里充满敬佩,我很喜欢人类学,希望以后在闲暇时间可以不放弃对人类学作品的阅读,它打开了我都视野,去看不同民族的生活,再去联想我们现在生活的不同。文化是没有止境的,谢谢陆老师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深刻地认识了人类学,学无止境,对人类学的探索也是没有止境的,也希望很多年之后的我,可以阅读到更多有关人类学的书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