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之余喜欢读书,有幸成为六中“阅来悦好”教师读写团队的一员。虽然阅读起步晚,读的书也不多,但是收获颇多。每每下班回到家里或在周末的日子里,慵懒的靠在一个角落,桌上放着刚沏好的一壶茶,茶旁边放着一本书,倦了喝茶,静了看书,走进书中每一个人物的精神世界里。偶尔,会在某一个特殊的时刻回想起自己生命历程中某一段鲜活而跳跃的经历,或者把自己想象成平行世界中那个走向另一条人生道路中的自己,看着清新的文字好不惬意和痛快!”--临沂六中数学老师周丽娜“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这句话中告诉了我们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使我们的心灵不断成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这句话中告诉我们书可以引导我们不断进步,向更高处攀登;“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这句话中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开卷有益”这四个字告诉我们阅读有很多的好处。通过阅读我在书籍中汲取营养,内心变得丰富充实,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提升,让我在袅袅的书香里快乐的成长着,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有爱才有教育
--读《爱满教育》有感
《爱满教育》是一本自传体教育散文集,作者何夏寿老师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经历的一个个特殊的日子,书中描述了目不识丁的母亲,豁达开朗的父亲,从未上过学的姐姐,令人尊敬的师长,朝夕相处的同事,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等等。通过记载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中爱的情思。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高尚思想的传播者和美好情操的培育者。
一天晚上,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把我惊醒了“周老师,小华不见了,班里有没有他玩的很好的同学,麻烦你把家长电话发给我”,接着我听到了孩子妈妈歇斯底里的哭声,我让她不要着急,慢慢的把事情讲清楚。原来她们夫妻要离婚,孩子受不了跑了出去,最后我们一起在他们居住的小区一个角落里找到了正在哭泣的小华。第二天放学后我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父母离婚一定有他们的理由,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没有谁可以保证一生一世永远相爱。父母离婚前考虑最多的就是孩子,如果他们能够过下去,相信凭着对你的爱,他们不会离婚。如果他们真走到那一步了,说明问题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即使他们离婚了,可是你们的血缘关系和感情却没有没斩断,爸爸还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你的妈妈,他们还是一样的爱你。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勇敢坦然的接受最糟糕的结局,就像孙燕姿歌里唱的那样,成人的世界里总有残缺……我不知道是我的话语对他起了作用还是他自己真的一下长大了,现在我在课堂上又看到了那只胖乎乎的举得高高的小手,那双充满热情和希望的眼睛。
冰心有一段话“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我也许不能成为那个随时播种和能开花的人,但愿意做一颗流星,给学生一抹光亮,陪伴学生们走过人生的一段历程。
简单是一种大智慧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最简单的路径,抵达最丰富的可能,有些路,仅仅靠经验是很难穿越和抵达的,寒假期间,读了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给了我很多的收获和启迪,作为父母和教师,书中提到的像“不管是最好的管”“规矩太多,难成方圆”
“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等等这些观点都很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觉得和班里各种各样的孩子打交道是一件非常简单和愉快的事情。安静的数学课中突然想起了优美的手机来电音乐,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的投向了班里的一位同学,我走到这位同学的跟前看到他的脸已经红的像熟透的苹果一样,眼睛中充满着愧疚看着我“对不起,老师,我今天早上忘记放在学屋里了”。我知道他的特殊情况然后轻声的说了一句“没事的,把手机关机,赶快做题”。我回到讲台后,开始思考手机入班的问题,因为个别孩子有特殊的原因,所以不能一刀切,于是在下午的班会上我说出了我对如何使用手机我自己的想法:首先你们每个人都有使用手机的权力,但是要分清使用手机的范围,在生活区(家里,由父母负责)你们可以用,在教学区(学校,由老师负责)不可以使用,如果你不小心把手机带到了教学区,必须处于关机状态;其次鉴于手机辐射会影响你的大脑发育和放在裤兜里会影响你们的生殖系统发育,还有放在书包里可能会丢失,我建议交给我保管,下午放学归还;最后如果哪位同学上课期间带的手机响了,除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手机电板取下,把手机用信封封好交给老师代管(时间不定,看表现)外,还要把家长叫到学校签订手机使用协议……全班一致举手通过,自从那节课之后,班里再没有出现由手机引起的问题了。
面对班级中出现的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处理,有时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希望我能做到让孩子的能量不需要消耗在和家长的争斗中,不需要浪费在过渡的自我纠结中,而是全部用于自我成长,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孩子才有面对自我的时间和空间,才有机会学习适应和调整,才能聚集起自我成长的力量。
听故事,品教育
--读《做有故事的教育》有感
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了故事,才会发生教育;教育,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读王维审老师的《做有故事的教育》就像品一杯红酒,刚开始只是满足味蕾,慢慢的就品味出了人生,在读王老师给我们呈现的大量的故事中,我嗅出了教育的味道。教育的最高和最后目的,就是要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以课堂不只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也应该是开展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中穿插着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当老师应该学会将故事作为外衣来包裹一些道德要求,让故事的力量不自觉地走进学生的心里,给乏味的的课堂增添一些乐趣,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最疲倦的时候因为焕然一新而豁然开朗。
所谓故事,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一个好的故事总是充满温情的,总是能打动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师生之间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只要教育还在,老师还在,学生还在,师生之间的故事,就不会完结。冰心曾经说过:“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作为教师如果能讲好故事,通过精彩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兴趣,当道德的说教变成让故事说话,孩子感动了,入情了,就算基本成功了。王维审老师列举了大量的故事,让我们感受故事的教育魅力,让孩子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去感悟道理,体验生活,更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喻效果,让孩子在没有感觉到教育的情况下得到了教育,改变了自己的一些行为。一所学校一定要有故事,故事中有你也有我,因为故事是一种教育,一种历史,一种文化,有了这些学校才有温度。我们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学会用故事来说话,让每个故事中都刻上德育的印记,让我们的教育因故事而动人,孩子的世界因故事而精彩。会讲故事的教师,都是工作上的有心人,让我们每天为孩子多做一点点,多鼓励陪伴孩子,希望在他们的青春中我们不留遗憾,因为孩子的成长再也回不到从前。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面对,灵魂与灵魂的相遇,思想与思想的交融,只有在好的心情下,才能生发好的教育,老师走心,教育才能入情,让教育的心情盛开心情的教育。
下面是我闲暇之余读《墨菲定律》,感觉书中的几个定律和王维审老师在《做有故事的教育》一书中内容几个不谋而合的地方。
临界点效应:成功就是再坚持那么一点点
水的温度低于0℃后变成了冰;水在温度超过100℃后就变成水蒸气。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临界点,物质在突破临界点后,它的状态和性质会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物质达到临界点之后,可能会发生反应产生出新的物质。再坚持一分钟,达到了临界点,就可以达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临界点效应。
王维审老师在书的17页中介绍的耿老师,从教30年来从来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寒假写作挑战活动,1个月内竟然写了40多篇文章,并且在《莒州教苑》开设了专栏。在书的18页中王老师写道:当琐事缠身时,众多的人选择了放弃,当孤独寂寞时,更多的人选择了躲避。幸好,我选择了坚持,在他人热闹喧嚣的应酬中,在他人光鲜荣耀的热闹下,我选择了贫瘠中的坚守。促使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能否心无旁骛的坚持,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生的很多美好,都输给了“坚持”二字。
19世纪美国西部发现了一个大金矿,想一夜暴富的人便蜂拥而至。有个年轻人买了一处矿脉,辛辛苦苦挖掘了一年,竟然连金子的影子也没有找到,失望之余经过再三犹豫放弃了继续挖掘,卖掉了这片土地回到了家乡。后来买下这片土地的新矿主请专家进行了地质勘探,结果专家的回答让新矿主惊喜万分,只要稍稍再挖一下,金矿就会出现。他按照专家的指点继续挖掘后,果然看到了金矿。
不少人在做了99%的事情后,就放弃了本可以让他们成功的1%。失败往往不是由于你不够努力,而是由于你不够坚持,当你放弃了坚持的时候,成功自然也放弃了你。正所谓“九九进一,成在其一”。这“一”的增进包含着成功的大智慧,无论做什么事情,在你走完了99步,剩下的最后一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这也是考验你信念的关键一步,只要咬紧了牙关,再多努力一点点,再多坚持一点点,再多一点点思考和实验,也就能够成功了。
苏东坡效应:若想驾驭人生,先认清自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既包含了对人生的探讨,也是对自我认识的一个美丽注释。人们最难认清的就是自己,难以看到山的真实面目,这种难以认清自我的心理现象叫做“苏东坡效应”。
王维审老师在59页国旗下讲话中提到第一个主题时认识你自己,他说到做最好的自己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一个人只有真正接纳了自己,才有可能获得成长的动机和激情,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认识自己”的重要性。通过《你很特别》这个故事让学生进行反思,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我们愿意改变,并付诸行动,人生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不仅中国有“人贵有自知之明”的名言,古希腊苏格拉底也说过“认识你自己”,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实现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例如经常自我审视,培养敏锐的判断力,在成功和失败中认识自己,寻求专业的机构帮助等等。
杜根定律: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美国橄榄球联合会主席杜根曾经提出:“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这句话后来被称为“杜根定律”,核心是信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成败。
王老师在书的62和63页中写道:自知是一个人选择成功方式和成功时机的心理基础,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基本要素,每个人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之后,要做的就是树立起必要的自信。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需要展示我们自己的时候,此时,我们是自我封闭,举步不前,还是勇敢的展示自我,分享成长的机会。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会和自己比,要学会用昨天的成长来验证今天的成长。只有你先相信自己,别人才有可能相信你。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成就人生奇迹的首要因素。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能够咬紧牙关坚持自己的意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
有世界第一“CEO”美称的前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就是一个靠着自信成功的商业领袖,他的母亲在对他的教育上和别的母亲不一样,她更关心孩子的能力和意志,经常对杰克说:“亲爱的,你真棒,你太厉害了……”尽管杰克很多时候做的不好,母亲还是会说:“亲爱的杰克,没想到你第一次做的这么成功,再来一次肯定会更棒……”每当这个时候杰克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任何事情只要有信心迈出第一步,那么就成功一半了。自信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必备条件。
蜕皮效应:不断超越自己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为自己划定一定的安全区,同时这个安全区页束缚了我们的成长,想要超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一定要突破自我局限,勇于接受挑战,不断超越自己,这种成功的法则称为“蜕皮效应”。
王老师在书中国旗下讲话的第四部分提到:只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人的生命由两部分组成,先天的父母给予的只是出身,后天自己赋予的才是生命的实质,而生命的实质必然要由超越来维持和升华,去超越自我,超越出身,超越极限。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迎接新的生活和环境中的挑战,才能保持住生命不灭的创造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爱迪生发明完灯泡后开始研究如何让灯丝的寿命最长而成本最低,然而效果并不理想,此时一家报社公开说爱迪生的失败已经成为事实,更有著名的电学家们说爱迪生走错了路。但是所有的批判和否认都没有让爱迪生为之所动,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实验上,废寝忘食,但他一直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一年后,终于造出了成本不高,能持续照明45小时的电灯,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电气时代,也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我们只有把握好今天,才能走出昨天的阴霾,开创美好的明天,只有在今天不断创新,超越自己,才能成功。
毕淑敏老师说过: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是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是人文积淀是内涵修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成为一种力量。作为一名老师,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懈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追求的境界,我会认真教好每一位学生,放飞他们追逐的梦想。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学生的发展,始终用自己的爱和情,永远在阅读的路上跋涉着、耕耘着、探索着、追求着······(本网记者)